这次被召唤出来的极小概率的特殊人才——陈旉(fu)</p>
李承泽并不认识他,好在有英魂塔为李承泽介绍。</p>
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起来得有七十余岁。</p>
陈旉生于两宋相交,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的时期,是一位两宋之交的农业专家。</p>
他重视农业生产,立志要以农圃之事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p>
着有《陈旉农书》,是在他七十四岁时写成。</p>
《陈旉农书》分上、中、下三卷,全书共一万两千余字。</p>
篇幅虽小,但有其重要性。</p>
因为《陈旉农书》是第一本总结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着。</p>
书中详细总结了南方种植水稻、养蚕、栽桑、养牛等农业生产技术。</p>
不仅如此,书中还指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让土地重获肥力的方法。</p>
可与先秦战国许行《神农》、</p>
西汉泛胜之《泛胜之书》、</p>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p>
元司农司官修《农桑辑要》、</p>
元王祯《王祯农书》、</p>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着作并列一流古农书。</p>
至于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涵盖内容极广,农业只是其中一项。</p>
陈旉虽然看着老,但修为乃是五气朝元境大成,也就是说身子骨硬朗得很。</p>
姓名:陈旉</p>
修为:五气朝元境</p>
法宝:《陈旉农书》</p>
经历:略</p>
跟吴普带着《吴普本草》一样,《陈旉农书》也随着陈旉出现了。</p>
农业这件事,对于大乾王朝还是很重要的。</p>
等陈旉到了,便让他着手勘测大乾土地,并带人改善农业器具,从事农桑。</p>
陈旉入世之后,英魂塔内还剩下三万八千道气血之力。</p>
因为还有不少地盘需要人帮忙治理,李承泽依旧选择了名士。</p>
一流名士——孟昶(chǎng)</p>
此孟昶并非彼孟昶。</p>
有两个孟昶。</p>
孟昶之死是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昶。</p>
而这位是东晋末年大臣孟昶,</p>
孟昶先是跟随刘裕京口起兵,配合刘裕平定桓玄,收复建康,光复东晋。</p>
后官拜吏部尚书,左仆射。</p>
在刘裕北伐,叛军卢循兵临京师建康,孟昶建议晋安帝躲入江北遭拒。</p>
后其上书请罪,称自己要为京师陷入危机负责,吞药自尽殉职。</p>
总而言之,孟昶乃是一名品行高洁,守节尽忠的名臣。</p>
紧接着,又是一位文臣。</p>
薛向,字师正,北宋名臣。</p>
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北宋正二品官员。</p>
善于理财,曾参与王安石变法。</p>
最后一位名头有些响亮。</p>
天下第一布衣,汪文言。</p>
姓名:汪文言,本名汪守泰。</p>
明朝官员,布衣出身。</p>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初为狱吏,后成为东林党两大智囊之一。</p>
后被魏忠贤下狱拷打审讯,</p>
迫令他拉杨涟下水。</p>
杨涟被誉为明末“天下第一廉吏”,</p>
终身致力于正宫闱,劾魏阉。</p>
还是大明第一硬汉,腿被打断,肋骨被打折,土囊压身,铁钉贯耳,依旧不服软。</p>
万刃加身,不改其志。</p>
狱中血书写下《绝笔》。</p>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有何哉?”</p>
处事圆滑,投机了一辈子的汪文言,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正义。</p>
坚不承认,至死不屈。</p>
汪文言仰天高呼:</p>
“世岂有贪赃杨大洪哉!”</p>
也就是“这天下没有贪赃的杨涟!”</p>
孟昶、薛向、汪文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