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p>
陶明渊微微一笑:“叔叔,我们继续看吧!”</p>
走了没几步,陶明渊忽然再次驻足停留。</p>
他抬头看了一眼钱瀚,发现钱瀚一脸懵圈。</p>
“叔叔,这首诗是横渠四句,北宋时期,张载所着!”</p>
“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
钱瀚微微点头,这四句写得太大了。</p>
“这……真的有人能做到的吗?”</p>
“或者说,一般人看这个,真的有用吗?”</p>
“这是必须的,无论是微末之间,还是高台之上!”陶明渊如此说道。</p>
钱瀚眉头微蹙,喃喃道:“可平常人,如何为天地立心?如何为生民立命?至于旺盛绝学和万世太平……不更是无稽之谈吗?”</p>
陶明渊走上前,看着横渠四局说道:“若为天地立心只哟高台之上的人所能为,那他们立的是天地的心?还是自己心?”</p>
“若为生民立命是高台之上的人所能为,他们立的又到底是自己的命,还是生民的命?”</p>
“往圣之绝学则同理。”</p>
“一个国家,需要管理者、需要农民、需要工人、也需要商人。”</p>
“商人流通经济,工人创造经济,农民维持经济,而管理者的存在,则是使这个体系,不至于崩坏。”</p>
“当人们开始认为,横渠四具不再是普通人可以做的事情时,工人将无法创造经济,农民无法在维持经济,当底层崩溃,流通经济的商人更是无稽之谈,至于管理者……这样的社会造景,还需要管理者吗?”</p>
“人生长于天地之中,立心是根本,不立心认不清自己。”</p>
“为生命立命,不是我们要给生民一个命,而是当我们有朝一日成为了那个管理者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如何能够更大程度地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付诸实践!”</p>
“为往圣继绝学,这更是每个人要做的事情,自科举至今以来,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证明一件事情——知识,不是资本的私有物,而是全天人的精神财富!”</p>
“为万世开太平,那是我辈最崇高,最极限的伟大理想,正是因为这个理想,我们才要先立心,再立命,继绝学,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兼济天下,做到那个大同社会的终极形态!”</p>
钱瀚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在陶明渊的面前她才是那个小孩子。</p>
陶明渊两手一摊:“清谈辩难归根结底就是文人的空谈。”</p>
“叔叔,我们继续看吧!”</p>
……</p>
“陆叔叔,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墨小宇抬着头,望着陆辰。</p>
陆辰面带微笑,“好啊!什么问题?”</p>
“天赋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墨小宇问道:“我们班上有个班级第一,没看见他怎么学习,他也确实没有背着我们学习,但就是学得快!”</p>
“我们读十遍也背不下来的故事,他读两三遍就能背下来。”</p>
“可是这次期末考试,有一个同学成绩超过了他一分,他成了班级第二。”</p>
“老师因为这件事情,夸赞了那位同学,说努力有时候也是可以超过天赋的。”</p>
“可我一直有个问题。”</p>
“他们两个只有一分之差,换句话说,在努力不成正比的情况下,那位努力的同学用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和周末,就只是为了那一分。”</p>
“这真的值得吗?”</p>
“我以前经常找他弹琴,他之前弹钢琴,很好听,但他当了第一后,琴声没那么好听了。”</p>
“那天我也在犹豫,我要不要也为了那个第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