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柱按住要往回冲的朱秀兰:"冷静,军犬会追踪我们的气味,现在回去等于送死。"</p>
"但那两个孩子。"朱秀兰心急如焚。</p>
"听我说。"刘铁柱抓住她颤抖的肩膀,"我知道另一条路。"</p>
借着月光,他们沿猎人小径绕回村子后山。</p>
从这个角度俯瞰,整个张家村尽收眼底。</p>
日军已经点燃了几处房屋,火光中可见士兵们正在挨家挨户搜查。</p>
"看谷仓。"朱秀兰突然压低声音,"有人。"</p>
透过燃烧的屋顶缝隙,隐约可见两个日军正用刺刀戳粮垛。</p>
其中一个突然兴奋地叫起来,他们发现了暗格。</p>
刘铁柱的步枪瞬间瞄准,但距离太远。</p>
就在日军拽出男孩的瞬间,一道黑影从梁上扑下,是条护院的大黑狗,狠狠咬住日军手腕。</p>
枪声大作,黑狗被打成筛子,但为男孩争取了时间。</p>
他抱着妹妹跳窗而出,消失在燃烧的村巷里。</p>
"追!"日军小队长怒吼,"要活的!"</p>
刘铁柱和朱秀兰立刻沿山坡包抄。</p>
穿过一片玉米地时,他们听到了孩子的抽泣声。</p>
男孩蜷缩在灌溉渠里,妹妹已经没了哭声。</p>
朱秀兰一把抱过婴儿,迅速检查:"呛入烟尘,需要立即处理。"</p>
她扯开衣襟,将婴儿贴在自己胸口保暖,同时轻拍背部。</p>
刘铁柱则架起男孩:"还能跑吗?"男孩点头,突然瞪大眼睛,三个日军已经举着火把逼近。</p>
"带孩子们走。"刘铁柱推了朱秀兰一把,自己转身迎敌。</p>
第一枪精准命中领头日军的眉心,但枪声引来了更多追兵。</p>
边打边退中,刘铁柱被流弹擦伤左臂。</p>
他退到一处石磨后,只剩最后一颗子弹。</p>
日军呈扇形包围过来,刺刀在火光中泛着冷光。</p>
千钧一发之际,日军背后响起熟悉的冲锋号,是老周带着a组赶到了。</p>
交叉火力瞬间放倒五名日军,余下的仓皇撤退。</p>
"其他村怎么样?"刘铁柱喘着粗气问。</p>
老周脸色阴沉:"七个村被烧,三百多人遇害,但大部分群众提前撤进了青龙洞。"</p>
黎明时分,游击队在山洞汇合。</p>
朱秀兰用嘴对嘴的方式,终于吸出了婴儿肺部的烟尘,孩子发出微弱的哭声。</p>
郭雪梅接过孩子,用缴获的米糊小心喂养。</p>
"勘探队进度如何?"刘铁柱包扎着伤口问。</p>
"钻了三个孔,"郭雪梅指着地图,"在这里发现了高浓度矿物信号。"</p>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有个意外发现,日军工兵里有朝鲜劳工,今早偷偷塞给我这个。"</p>
她展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钻探点下有人工洞穴"。</p>
刘铁柱和朱秀兰对视一眼,同时想到铜矿的"禁区"。</p>
难道青龙山,也有朱教授留下的设施?</p>
"必须确认,"朱秀兰翻出父亲笔记,"如果有类似装置,或许能提前封闭矿脉。"</p>
几人商量后,迅速制定计划迅。</p>
趁日军主力在村庄肆虐,刘铁柱带精锐小队潜入钻探点;朱秀兰和医疗组留守照顾难民,郭雪梅带b组在外围策应。</p>
正午时分,刘铁柱,老周和五名好手伪装成劳工接近钻探点。</p>
烈日下,二十多名朝鲜劳工,在日军监视下操作钻机。</p>
奇怪的是,钻探点周围搭起了铅板围挡,技术人员都穿着防护服。</p>
"不对劲,"老周低声道,"普通勘探,不需要防辐射装备。"</p>
刘铁柱仔细观察,发现钻机旁,堆放着铅制容器和铜矿里装核心物质的容器一模一样。</p>
就在这时,钻机突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工人们惊慌后退。</p>
"钻到空洞了!"一个技术员用日语大喊,"准备采集样本。"</p>
刘铁柱趁机混入骚动的人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