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日子果然如赵国强预料的那般,风调雨顺,顺遂得让人心头发暖。</p>
没想到自己在全国普降大雨 ,果然改变了气候,让三年的自然灾害变成了两年。</p>
当初他赈灾时散出去的红薯、土豆,那些饱满的块茎,早被家家户户视若珍宝般留了下来一部分。</p>
“这可是沾了仙气的粮种!”村里老人捧着红薯种时,总忍不住摩挲着表皮感叹。</p>
这话倒真不算夸张。</p>
这些种子虽然是赵国强假借老子李耳的名义发放出去的,但它们在赵国强的空间里经过圣水浸润,早已悄悄发生了进化变异。</p>
一开春下种,长势便格外喜人。</p>
到了秋收时,田垄里的红薯胀得裂开土皮,土豆一窝能刨出小半筐,产量比起往年,竟是硬生生翻了一倍还多。</p>
喜人的收成堆在晒谷场,映得人人脸上都淌着笑。</p>
这边地里丰收正酣,那边赵国强任职的竹编厂和家具厂,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p>
工人们甩开膀子加班加点,新年刚过,两个厂又在他的提议下各招了一千人。</p>
新工人的加入如添薪火,竟比原计划提前二十多天,就啃下了两笔沉甸甸的外贸订单。</p>
招工那会儿的热闹劲儿,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咋舌。</p>
一千个名额,愣是涌来了上万号人。</p>
“听说了吗?只要成了正式工,没多久就能分到新宿舍!”</p>
“真的假的?别家厂的工人,没个三五年连宿舍的影子都摸不着,有关系的才能插队呢!”</p>
议论声里藏着的全是盼头,竞争自然白热化。最终选上的工人,攥着录取通知书时,手都在抖。</p>
四月刚开头,厂里就收到了一份烫金邀请函——国家对外经贸部发来的,邀他们参加四月的春季广交会。</p>
这消息在厂里炸开了锅。</p>
要知道,多少厂子年年挤破头去广交会,然而却根本就不够资格,就算少数出名的大厂抢到名额,最后大多也都是空手而归。</p>
可赵国强所在的两个厂不一样,还没参加过广交会就拿下两笔外贸大单,这回去了,还不得让外商把门槛都踩破?</p>
赵国强指尖敲着桌面,眼底闪着精光:“这回咱们厂多带些人去。”</p>
他心里早有盘算。两个厂有他自己开的大卡车,正好派上用场。</p>
一番商议,最终定下的随行人员,除了他自己,还有秘书李学文,外加两个厂各挑出的二男三女——男工要身强力壮,女工得相貌端正、能说会道,且至少得有初中文凭。</p>
出发前三天,仓库里就忙开了。</p>
家具厂的展品清单列得满满当当:能贴墙拉伸成桌子的折叠橱柜,白天能坐、夜里能躺的折叠沙发床,节省空间的折叠双层床,还有折叠桌椅、衣柜,连带着精巧的折叠婴儿车,样样都透着新奇。</p>
竹编厂的物件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能遮阳挡雨的折叠扇帽、六角形折叠帽,神态活现的十二生肖竹根雕,大小不一的葫芦水壶,光滑莹润的竹碗、竹水杯,甚至还有能推着走的竹编旅行拉杆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