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犯人落网(1 / 2)

苍梧的春闱采用“解额制”,即各地推荐最有希望夺魁的乡贡进士来京城参会试,百姓们则喜欢将他们称之为举人。</p>

一般来说,上州三,中州二,下州一,至于十三国都,另当别论。</p>

这么做理由有二。</p>

一是乡贡进士已有做官资格,只要通过吏部铨选就行。</p>

天下安稳不过十数年,如果他们每一位都想进京赶考,一心扑在读书上,那谁来帮天子牧民?</p>

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秋闱的人数会逐渐上涨,礼部贡院就那么大,容纳不下太多考生。</p>

温絮说每年都有人私卖考题,略微有些夸大其词,毕竟春闱三年才举办一届。</p>

最严重的一次舞弊案发生在景明四年,被牵连的官员多达百位,其中不少还是从国战时就跟着沈凛的老人。</p>

最终结果当然是满门抄斩。</p>

于国有功,当赏;于国有过,当罚。</p>

功过不可相抵。</p>

沈舟早在二月份就卸任了刑部司郎中的职位,他只是想借此事寻个由头,然后约屋内女子一同出门走走而已。</p>

“要不咱一起去看看?听说刑部和大理寺正在抓人。”</p>

温絮盯着眼前的刺绣,眼神里满是谨慎,“不感兴趣。”</p>

认真的模样颇有些可爱。</p>

沈舟转身斜靠着窗台,下摆随腰部起伏左右晃动,用手挡住刺眼的阳光,“一直闷在家里,干不好需要灵气的活儿,你要是绣的太丑,我可不用。”</p>

温絮停下手里动作,将细针别在丝绸上,起身俏皮道:“就随你一次愿吧。”</p>

然后马上神情严肃道:“先说好,不可以毛手毛脚。”</p>

也不知怎么回事,这憨货跟她待久了总会不老实,一两个月的时间都等不了吗?</p>

沈舟举起双手道:“保证秋毫不犯。”</p>

温絮撇起俏眉道:“谁信你的鬼话。”</p>

…</p>

京城里两部衙门出动了大批人手,欲要抓住贩卖试题的罪犯。</p>

虽说是一锤子买卖,但也不能用假货吧?</p>

贡院中不知有多少考生泪洒当场,整整五百两银子打了水漂,那可都是卖田卖地换来的血汗钱!</p>

还是人吗?半点良心都没有!</p>

若不是有借了“京债”的考生气不过选择揭发,朝廷还真不一定能发现这次的舞弊案。</p>

驴草的,一起死!</p>

京兆府和大理寺的衙役只要在路上看见齐王世子,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见过世子,世子妃。”</p>

次数太多,沈舟也懒得理会,自言自语道:“为何总有人要做这种杀头的生意呢?”</p>

就算再多的钱摆在面前,他也不会觉得比性命更重要,难不成死后找人帮忙烧到阴间去?阎王爷认吗?</p>

不理解,实在是不理解。</p>

温絮轻声道:“一次危险换一生富贵,会有人觉得值,我只是不明白考生们是怎么想的?”</p>

春闱舞弊,不仅会丢掉辛苦考来的乡贡进士身份,还会被发配去北方铸墙修路。</p>

数十年的努力,终成泡影。</p>

沈舟停下脚步,从路旁摊子上取了一根造型独特的翡翠簪子,转身戴在温絮头上,笑道:“好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