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的办公室墙上挂了"人民万岁"的毛笔字,玻璃板下压着整齐的测产数据表。没想到他来阜阳这边做推广,政府还给拨了一个小办公室。</p>
方稷问起程磊知不知道韩三亩。</p>
"韩三亩?"程磊给方稷递的茶杯顿在半空,"那个顽固的老头子!"</p>
铁柱看见方稷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p>
程磊没注意,继续自顾自的说:"方老师您是不知道,我来开动员大会,技术讲解会,他就来了一次,还待了不到10分钟他就走了,根本不接受动员,我说帮他改他那块田,他还把我轰走了。"</p>
方稷问程磊,"那你问没问过他为什么,搞那个波浪垄"</p>
"我说他就是瞎胡闹!"程磊突然提高音量,"您看我都给他看了咱们额农技规范,垄距必须保持60厘米等距!但是他根本不听我的!我和他讲科学,他让我滚蛋。"</p>
铁柱看着程磊从书架上搬出厚厚一本《标准化种植规程》,方稷知道他们都没错。</p>
"可是他的产量"方稷轻声说。</p>
程磊对村里的信息还是了如指掌:"听村里说,去年测产,亩产比示范区低8公斤。"</p>
"但比普通农户高对吗。"方稷继续问程磊。</p>
程磊的表情凝固了。点点头:"是的,方老师。"</p>
办公室突然安静得可怕。铁柱听见走廊里有人哼着梆子戏走过,欢快的调子与屋内的沉闷形成奇异反差。</p>
"程磊,"方稷突然指着墙上的阜阳地图,"东郊那片盐碱地,推广效果怎么样?"</p>
"韩三亩的地就在盐碱区边缘。"方稷的声音像把钝刀,一点点剖开什么,"他的波浪垄,最初就是为改良盐碱想出来的。程磊你做的已经很好了,这么短的时间,工作开展的很好,村里的情况也清晰,但是咱们得标准手册,是帮那些不知道该怎么种田的老乡科学种田,提高增产的,但遇到已经是田里一把好手的乡亲,咱们不能教条啊。"</p>
阳光斜照进来,墙上的的机械表滴答走针的声突然变得很响。</p>
"方老师,"程磊终于开口,声音干涩,"我知道了。"</p>
"小程,"方稷轻轻合上文件,"你说要是杨树和柳树都按一个标准长,这世界得多无趣?"</p>
方稷带着程磊和铁柱走向韩三亩的窝棚时,远处传来有节奏的"沙沙"声——老汉还在麦田里忙活。</p>
"韩老哥!"方稷朝麦浪深处喊。</p>
镰刀声停了。韩三亩从麦丛中直起腰,独眼在看清程磊的瞬间就冷了下来。老汉二话不说,扭头就往窝棚走。</p>
"韩老哥!"方稷一瘸一拐地追上去,"带个帮手给您!"</p>
韩三亩的窝棚前堆着刚割的杂草,散发着苦涩的清香味。程磊站在三步开外,看着老汉用豁口的瓷碗舀水喝,喉结动了动,突然把书往铁柱手里一塞,卷起裤腿就走向那堆杂草。</p>
"这是要分拣的?"程磊指着杂草堆,声音绷得紧紧的。</p>
韩三亩从鼻子里哼了一声。</p>
程磊也不等回答,直接蹲下来开始分拣,动作麻利得像干惯农活的把式。</p>
方稷悄悄对铁柱使个眼色,两人默默退到田埂上干点别的活。</p>
暮色渐浓,窝棚前只剩"沙沙"的分拣声。韩三亩起初还冷眼旁观,后来忍不住用镰刀柄拨了拨程磊分好的草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