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鬼见愁上长庄稼了...祖宗显灵(1 / 2)

李满仓则是跪在田埂上,颤抖的手抚过麦苗:"'鬼见愁'上长庄稼了祖宗显灵啊"</p>

方稷蹲下身,拨开一丛麦苗。发达的根系已经深入土层,吸收着毛细管输送的水分。</p>

"方老师!"小林在田那头喊道,"来看这个!"</p>

一株特别健壮的麦苗挺立在田中央,叶片比周围的更宽厚,叶脉泛着淡淡的蓝——这是杂交麦血缘的显性特征。方稷小心地在它旁边插了根标记杆。</p>

"留种株。"他对围观的村民解释,"明年就用它的后代。"</p>

槐花挤到前面,怯生生地问:"咱们能给它起个名吗?"</p>

阳光下,孩子眼中的期待让方稷心头一热:"可以,就由你起吧。"</p>

"阿麦!叫她阿麦吧!行吗?"槐花脱口而出。</p>

"好,就叫阿麦。那你现在就是阿麦的小卫士,由你来守护它。"方稷清了清嗓子,"等收获的时候,你第一个来摘穗子,好吗?"</p>

槐花高兴的点头。</p>

村里的麦苗一天一个样。</p>

养到小满时节,"鬼见愁"已经变成了一块绿茸茸的毯子,在黄土坡上格外扎眼。邻近公社的人专程赶来看稀奇,老马整天乐得合不拢嘴。</p>

但方稷发现小林越来越沉默。</p>

"怎么了?"方稷坐下来,递过半瓶地瓜烧。</p>

小林抿了一口,辣得直咧嘴:"方老师,您说要是当初我们"</p>

"没有要是。"方稷望着月光下的麦浪,"有些路必须走错才知道对的方向。"</p>

月光下,标记杆旁的"阿麦"已经抽出了幼穗,比其他麦苗高出半头,穗苞鼓胀饱满。</p>

这些种子在西北的黄土地里扎了根,发了芽。而希望,正以比麦苗更顽强的姿态,在这片干涸太久的土地上蔓延开来。</p>

公社的喇叭突然响起老马兴奋的破锣嗓子:"全体社员注意!县里刚来通知,后天有农业部的领导来参观咱们的'草把子保温法'!妇女们把过年衣裳准备出来!"</p>

方稷手里的记录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p>

小林从旁边探出头,眼睛瞪得溜圆:"农业部的领导?!"</p>

"坏了。"方稷低声说。</p>

"啊?这不是好事吗?"小林一脸茫然。</p>

方稷没吭声,弯腰捡起记录本,拍了拍土。远处,村民们已经炸开了锅,妇女们叽叽喳喳地商量着穿哪件衣裳,男人们则挺直了腰杆,仿佛一夜之间成了"草把子保温法"的发明人。</p>

晚上,公社的煤油灯下,方稷和小林对着报告发愁。</p>

"方老师,咱们是不是得写个技术说明?"小林挠着头,"这'草把子保温法'……"</p>

"西北老农早几百年就这么干了。"方稷揉了揉太阳穴,"咱们只是应急用了一下,怎么就成了'创新'?"</p>

小林张了张嘴,突然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这要是被农业部发现是"旧法新用",轻则批评,重则成了"虚报成果"的政治问题。</p>

"那……咱们实话实说?"小林试探着问。</p>

方稷摇头:"老马已经报上去了,县里也当典型宣传了,现在改口,等于打所有人的脸。"</p>

小林愁得直揪头发:"那怎么办?总不能真把老农的法子说成是咱们发明的吧?"</p>

方稷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抬头:"不,咱们换个路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