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遗产与未尽之路(1 / 2)

直升机降落在军方特批的试验田外围,方稷被紧急送往医疗中心。医生们用内窥镜小心取出他胃中的种子胶囊,所幸冬星原种仍保持活性。</p>

"这批种子……"方稷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却仍紧盯着冷藏箱,"必须立刻进行扩繁……"</p>

周部长站在观察窗前,目光凝重:"已经安排了24小时武装看守,所有研究人员签署了绝密协议。"</p>

王昆鹏沉默地点头,视线落在最中央的那管"荒芜"样本上——它被锁在特制防爆柜里,周围布满生物传感器。</p>

杨学成死了,吴鸿光死了,但战争才刚刚开始。</p>

柬埔寨的雨季来得突然。</p>

王昆鹏站在简陋的墓园里,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滴落。吴鸿光的棺木上覆盖着一面素白麻布——他没有国籍,没有军衔,甚至没有公开的身份。</p>

林晚捧着一个小铁盒走来:"按照吴先生生前交代……他的骨灰要洒在这片原野里。"</p>

"他早就料到自己会死?"王昆鹏的声音沙哑。</p>

林晚苦笑:"他说过……种地的人,最终都要归于泥土。"</p>

葬礼简单到近乎潦草。当最后一捧土掩上,林晚突然递来一个牛皮纸袋。</p>

"吴先生的遗嘱……您是唯一继承人。"</p>

军用帐篷里,王昆鹏对着煤油灯拆开文件,随即僵住——</p>

瑞士银行保险柜密钥</p>

日内瓦郊外别墅地契</p>

东南亚七家农业公司控股文件</p>

煤油灯的光影摇曳,王昆鹏突然想起吴鸿光看他的眼神——那种深藏的、克制的温柔。</p>

王昆鹏独自站在试验田边。</p>

晨雾中,有人轻轻走到他身旁。是周部长。</p>

"组织决定由你接管吴鸿光的国际农业网络。"周部长递过一份档案,"包括他在非洲的抗旱种子基地。"</p>

王昆鹏没有接,只是想起吴鸿光手把手教自己的场景。</p>

坐在吴鸿光的日内瓦别墅里,窗外是阿尔卑斯山的雪顶。</p>

林晚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封加急邮件:"瑞士银行刚刚冻结了所有账户,包括您在遗嘱中继承的部分。"</p>

王昆鹏皱眉:"理由?"</p>

"法律纠纷。"林晚将文件递给他,"一个叫‘绿色革命继承者’的组织提交了诉讼,声称吴鸿光的研究成果属于‘集体智慧财产’,要求重新分配所有权。"</p>

"虎视眈眈的人还真多。"王昆鹏接过文件简单的翻看了一下。</p>

林晚给王昆鹏倒了一杯红茶:"请您放心,咱们的法律顾问完全能够处理。"</p>

方稷戴着橡胶手套,在无菌操作台前小心翼翼地拆开吴鸿光留下的牛皮纸档案袋。泛黄的记录本上,钢笔字迹已经有些褪色,但依然能辨认出那些狂热的实验记录——</p>

"1978915,于长白山北坡海拔2100米处发现野生小麦近缘种,暂定名‘寒芒’。极端耐寒特性,但籽粒极小,亩产不足30公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