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避免混乱(1 / 2)

“你摸脖子干什么?不舒服吗?”笵贤询问道。</p>

枚橙安摇了摇头。</p>

“你有没有生吃过活鱼?”</p>

“?”</p>

……</p>

即便使团已到达大湖,仍需绕湖东行数日才能正式踏入北齐境内。</p>

若肖恩要制造事端,也只能在这段时间内,这是枚橙安与笵贤的一致看法。</p>

随后的日子里,枚橙安在湖畔寻得几种适宜的天然药材,将其与笵贤携带的药物材料相结合,为司里里及自己调制了解药。</p>

当然,那一夜,枚橙安守住了内心的防线,未再采取进一步行动。</p>

既然未曾有过实质性接触,为何又要准备解药?</p>

未雨绸缪而已!</p>

虽然并无肌肤之亲,但情欲已然被点燃,需要适度宣泄,方式无非手或口。</p>

《1698》</p>

在想什么呢?手和嘴自是属于司里里的,她主动挑起的事端,自然应由她承担后果。</p>

灭火的责任也是她的分内之事。</p>

美如画卷</p>

据费介所述的中毒情况,要么是嘴唇相触,要么是亲密接触。</p>

那么问题来了,口对凸是否会导致中毒?</p>

对此,枚橙安也无法确定,费介当时并未说明。</p>

也许他未曾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认为这种形式不会引发中毒。</p>

因此,尽管他并未感到身体有任何异样,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为自己配制了解药。</p>

谨慎行事总是没错的。</p>

经过几日的疗养,司里里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但排便次数显着增加。</p>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天才渐渐恢复正常。</p>

因接近边境,司里里希望珍惜剩余的相处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枚橙安。</p>

于是除了路上同乘一辆马车外,队伍休整时,她也常下车。</p>

“北齐那边称此湖为北海。”</p>

司里里站在枚橙安身旁,纤长的手指轻轻滑过湖边芦苇顶端。</p>

枚橙安随手折下一截略显粗糙的芦苇尖。</p>

“北海?”</p>

枚橙安诧异地重复了一遍,对北齐人的思维方式感到困惑。</p>

“湖叫海尚可理解,毕竟够大,但这湖明明位于北齐的南部,为何称作北海呢?”</p>

司里里笑了笑,轻轻摇头。</p>

“我也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称呼的。”</p>

枚橙安挑挑眉,耸耸肩。</p>

“随便啦,叫什么都好,开心就行。”</p>

片刻后,他随口问道。</p>

“你什么时候去的北齐?”</p>

他随意一问,司里里亦随口回应,毫不迟疑,整个对话自然流畅。</p>

“年幼时,父母带我和弟弟泗处逃亡,监察院紧追不舍,爷爷的旧部大多牺牲,无人敢庇护我们。”</p>

说到这里,她忽然露出一丝苦笑。</p>

“我对爷爷的记忆很模糊,那时年少,只知他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亲王。”</p>

枚橙安虽对原着记忆不多,但这段往事仍能隐约记起。</p>

据他所知,爷爷与另一位亲王是被叶卿眉亲手射杀,那一枪击碎了他们的头颅。</p>

根据司里里的年纪推断,那场刺杀应该发生在很久以前。</p>

司里里轻轻叹了口气,抬手理顺被湖风吹乱的发丝,忧虑地说:</p>

“因监察院的追捕,父亲死于大内侍卫之手,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侥幸逃脱。</p>

历经多年漂泊,才明白世上已无我们的容身之处。</p>

思虑再三,只能远赴异乡,历经坎坷后,我们在北齐安定下来。”</p>

家破人亡、背井离乡,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p>

枚橙安默默叹息,未作声。</p>

司里里凝视着湖上的薄雾,浅笑间带着哀伤,接着说道:</p>

“平静的生活终究难以长久,不知何故,北齐皇室突然知晓我们的身份,找到我们的隐居地,将我们接到上京。”</p>

枚橙安皱眉问:“此前毫无征兆?”</p>

司里里缓缓点头,“的确没有预兆。”</p>

稍作停顿,她又苦笑,“或许有,但我们当时未曾察觉。”</p>

枚橙安舒展眉头,那时她们只是普通妇孺,一时未能察觉也属正常。</p>

“后来呢?”</p>

司里里轻眨睫毛,低声叙述:</p>

“不久后,母亲也去世了,只剩下我和弟弟相依为命。</p>

北齐皇室既想利用我们的出身,就得控制我们,因此从小我们就生活在北齐宫中。”</p>

枚橙安见风势渐强,为司里里裹紧披风,温柔说道:</p>

许久,司里里凝视着眼前英姿勃发的男子,语气平静却暗含试探:“按理说,你和那位北齐小君主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他小时候该对你有所倾心吧。”</p>

枚橙安微微偏头,眉眼间带着笑意:“是吗?但我总觉得他更像我的兄弟。”</p>

司里里掩唇轻笑,声音如春风般柔和:“可是,你们幼年时许下的承诺,公子难道忘了吗?他说过长大后要娶你为妻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