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加入监察院(1 / 2)

庆皇突然决定让枚橙安加入监察院,这让他颇为惊讶。</p>

按常理,枚橙安向皇帝表明立场后,皇帝不应轻易放人。</p>

即使勉强同意枚橙安担任提司,可既然知道他已将腰牌交给了笵贤,还执意让他接任提司之职,这实在令人费解。</p>

在监察院的历史上,同时设立两位提司的情况极为少见。</p>

这种安排即便不会颠覆现有的格局,也足以引起关注。</p>

陈平平对此感到不安。</p>

尽管他暂时无法理解皇帝的真实意图,但隐隐觉得此事意义非凡。</p>

皇帝究竟意欲何为?是针对他本人,还是另有深意?</p>

影子注意到陈平平自宫中返回后神色低落,便好奇地问道:“发生了什么?”陈平平回过神来,告知影子皇帝命枚橙安兼任提司。</p>

影子听后大吃一惊。</p>

“你不是已将腰牌交给了笵贤吗?”影子不解。</p>

陈平平否认,并道:“多做一块腰牌不难,关键在于皇帝为何突然答应?以他的谨慎,不应该如此轻易放手。”</p>

影子更为震惊,“难道陛下早已知道他的武功?”陈平平点头,同时想起一个疑问,“你为何替枚橙安隐瞒此事?他并未事先与我商议。”</p>

影子耸肩解释:“都是为了你好,你本就想重用他,却私下将他安排至鸿胪寺,不正是想瞒着陛下吗?”陈平平哑口无言,既觉得影子笨拙又机智。</p>

陈平平嘱咐影子:“无需再遮掩,日后可以公开往来。</p>

新腰牌备好后,你亲自交给笵贤。”影子应允,但对陈平平的原计划仍有疑虑。</p>

“这难道不是好事?”影子不解。</p>

陈平平翻了个白眼,“多谢提醒,你的话总是让我心情复杂。</p>

我现在只想放下烦恼,别再提那些不愉快的事。”</p>

两人离开后,枚橙安仍在家中忙碌。</p>

他埋首于肖鸿递来的文件,虽名义上仍是鸿胪寺副职,实则已习惯居家办公。</p>

庆皇早朝时调整巡查制度,发现官员们的效率并无显着改善,遂作出此决定。</p>

庆皇调整了管理方式,不再强调考勤,转而关注工作效率。</p>

新规则为各部门设定了任务完成时限,无论身处何地,工作都需按时完成。</p>

这一措施并非严苛,主要针对效率较低的官员,巡查人员会定期核查,违规者将受惩处,轻则扣薪,重则罢官。</p>

对于枚橙安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p>

他所在的鸿胪寺事务本就不多,他的个人效率极高,从不拖延。</p>

他认为自己的速度无人可及,即便有人认为事务简单,那也是公务在身,尽职尽责。</p>

肖鸿送来的是一份关于礼乐傩舞的训练方案,与往年差别不大,枚橙安直接签署确认。</p>

处理完公事后,他邀请肖鸿饮茶,并询问了鸿胪寺的情况。</p>

得知辛其物和王寺丞均已归家,他感到三人的默契颇为有趣。</p>

送走肖鸿后,妹妹枚妤兮来访。</p>

她年仅十泗,声音稚嫩,常与笵若若玩在一起。</p>

远远听到她的呼唤,枚橙安从门内探出头来。</p>

“在这儿呢,别喊了。”</p>

枚妤兮快步走近,手中拿着一沓纸,递给枚橙安,说那是笵若若前日寄来的信,她花了整个下午抄写,只为尽早给他看。</p>

枚橙安接过信件,略显不满。</p>

“下午抄的,现在才送来,这算什么第一时间?”</p>

枚妤兮睁大眼睛,显得更加可爱。</p>

“我昨天忙于抄书,晚上又去看花灯,回家才细读,已经这么晚了,还能更快吗?”</p>

枚橙安轻轻敲了下她的额头。</p>

“这些开销都由我承担,难道不该让我先看?”</p>

枚妤兮捂住额头,嘟囔道:“哥总是戏弄我,弹我脑门,害得我功课都荒废了。”</p>

枚橙安翻了个白眼,不予回应。</p>

“你的手腕还好吧?”</p>

枚妤兮笑道:“没事的,昨晚小欣帮我按摩还热敷了,现在好多了。”说着晃了晃手腕。</p>

枚橙安随意看了一眼,拿起新写的章节回房,留下一句:“慢走不送。”</p>

枚妤兮满不在乎,探头向屋内望去:“喂,你慢慢看啊,黄瓜姐在哪?刚才没瞧见她,我想尝尝她做的点心。”</p>

枚橙安背对着她,坐在桌旁说:“吃完早饭就想着吃,你这个小吃货,去小厨房找找吧,说不定在那里。”</p>

“好的,那我去了。”枚妤兮应声离开。</p>

枚橙安摆摆手示意她走。</p>

待枚妤兮离去,枚橙安翻开一本《红楼》新章节,封面标注着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p>

匆匆浏览一遍,这回估计有伍六千字,难怪那丫头喊累,一口气抄完确实不容易。</p>

感慨之后,他开始仔细阅读。</p>

“话说贾元春从大观园游玩回宫之后,便让手下将当日所作诗文交给探春整理归档……”</p>

读了几句,枚橙安停了下来。</p>

自上次读到第二十二回,已过去很久,前面的情节几乎都忘了,一时难以衔接。</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他只好取出之前抄写的笔记,找到第二十二回重新回顾。</p>

开头部分稍显模糊,但随着阅读深入,记忆渐渐清晰,于是加快速度读完第二十二回,将稿子叠好,接着继续第二十三回的内容。</p>

《道是寻常》</p>

这一遍读得顺畅许多,枚橙安迅速进入故事情境。</p>

本章主要叙述贾元春游览大观园回来后,觉得大观园贤置可惜,担心荒废,便通过太监通知贾政,让家中的姐妹和长辈女眷搬进大观园居住。</p>

随后描写贾宝玉迁入大观园后的日常,他创作的几首描绘泗季夜景的风雅诗篇,读来韵味十足,非常贴合场景。</p>

《春夜即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