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的某日,皇帝完颜亮心血来潮,唤来随行的工部侍郎赵秉文。</p>
赵秉文也是完颜亮的近臣之一,此人深谙工程之理,之前上京城的扩建和营造,便是此人的手笔。</p>
完颜亮上台之后,宫中的营建,也多由此人操刀。</p>
“赵爱卿,你可有这燕京府的堪舆图?”</p>
“燕京府的堪舆?请陛下恕罪,臣这里并无燕京的堪舆图。如果您要的话,臣手中尚有几位大师,可帮助陛下绘制此图。”</p>
堪舆就是风水的意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学问,其中“堪”代表天道,“舆”代表地道。</p>
堪舆之术,主要用于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等。</p>
古人都是讲迷信的,见皇帝如此发问,分明是对燕京这块地方起了兴趣,估计是要在此处建设行宫了。</p>
赵秉文的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在燕京何地营建皇宫别苑,最为妥帖。</p>
“朕决议,将帝国首都,从上京迁到燕京。新都营建所需事宜,就交给你来办!”</p>
“啊?迁……迁都?”</p>
赵秉文本以为是建几所房子的事情,没想到皇上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p>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p>
“这……陛下,迁都之事,有关国体,是不是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商议一下?”</p>
“不用商议了,朕整日待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早就腻了。这燕京城池广阔,又有雄兵护卫,于此地建都,方显我大国气象!”</p>
经过一个冬天的居住和磨合,完颜亮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p>
而之前的那座上京城,又冷又小,还住着女真的很多老臣,一心想向南伸展拳脚的完颜亮,总觉得上京城限制了自己的发挥。这次来到燕京巡游,散心休闲之余,也是考察此地作为国都的可能性。</p>
如果此地不成,那便另寻它处,反正在完颜亮看来,上京城作为大金国都的使命,已经行将结束了。</p>
面对此等大事,赵秉文不敢多言,只得领命而去。</p>
他只是个跑腿的小兵,这种国家大政方面的决定,自己还是少说为妙。</p>
……</p>
为了完成自己迁都的夙愿,完颜亮又将返京的时间,推迟了三个月之久。</p>
同时还放出风去,让群臣知道知道自己那宏大的想法。</p>
一时间,上京城中谣言四起。</p>
完颜亮的亲信大臣完颜秉德、唐括辩等人,立即开始鼓吹起迁都的好处来。</p>
而女真贵族中那些顽固的遗老遗少,则以迁都有违祖制为理由,反对迁都。</p>
朝廷之中的汉族大臣,心中自然是向着迁都派,但却并不表态,多在骑墙观望之中。</p>
在这些流言只有,有一种说法,引起了皇帝完颜亮的注意。</p>
那就是,燕京距离南边的大梁,实在是太近了。</p>
这么近的距离,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不可不慎。</p>
完颜亮对此不置可否,南梁的强大,确实有目共睹。</p>
但我大金真有那么弱吗?</p>
要知道,完颜亮的野心,乃是吞并天下诸侯,成就秦皇汉武的伟业。</p>
这其中最大的敌手,正是南梁皇帝王小飞,以及此人麾下的精兵强将。</p>
燕京城离南边近,那不正好用来发动大战?</p>
远在上京的大臣们并不知道,自己这边的议论,居然加深了皇帝对于迁都的信心。</p>
三个月后,皇帝返回上京,正式下达了迁都的行政命令。</p>
所有的反对声音,一律无视。</p>
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几员大臣,还被完颜亮下了大狱。</p>
这下,朝野之中再也没有意见相左之人,臣子们纷纷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搬家了。</p>
……</p>
金廷迁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济州府。</p>
皇帝王小飞按捺住了偷袭燕京、对金国首脑实施斩首行动的想法,而是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帝国的西南一隅。</p>
当下,主要要办两件大事。</p>
一件是改革军制,另一件则是平灭大理。</p>
军制的改革,主要是要裁撤冗员和扩军,同时成立二线建设部队。</p>
经过长期的实践,帝国的君臣们逐渐意识到,让军队直接参与各种工程的建设,对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军队的执行力和纪律性,相较于民夫队伍,更胜一筹。</p>
以往的河北长城、主干道建设、运河疏浚等大工程,基本上都是军民共建,只是军队参与的规模和程度略有不同而已。</p>
此次军制改革,将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建立成规模的二线建设部队,这些队伍相当于后备兵或者辅兵,并不执行作战任务,而是作为专业的施工队,参与到国家重大的工程建设之中去。</p>
像鲁中煤钢联合体的二期工程、济州府的扩建工程,就可以交给这些队伍去干了。</p>
梁帝国的首都济州,人口一直都在增长之中,现在也需要进行扩建,相关的计划已经在制定之中。</p>
除了平时参与营造工程之外,在战时的环境,这些部队也可以抽调部分,充实到战斗序列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