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皇帝卖画(2 / 2)

“不不不,是咱俩一起发财!”</p>

……</p>

出门后,王小飞感慨道:“正所谓时过境迁,看来人还是会变的嘛!”</p>

陈信疑道:“寨主,这厮是不是装的?”</p>

“看着不像。即便他是装的,又能如何?只要他的画作和书法流传出去,整个天下都知道皇帝在我梁山手中。到那个时候,装与不装,效果都是一样的。”</p>

“嘶……难怪寨主要逼他画画写字,原来有这个计较。”</p>

“不过话说回来,古往今来的皇帝里面,这小子的艺术水准堪称一流。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真能搞不少钱。阿信啊,你要时常派人来看,不能叫皇帝偷懒。”</p>

“寨主您就放心吧,只要他敢偷懒,就不给他饭吃!他身边那个如花似玉的女人,也给他撤掉!”</p>

“阿信呐,你这个法子双管齐下,真他娘的阴损,不过嘛……我喜欢。”</p>

……</p>

宋钦宗赵桓最近总是心神不宁,晚上睡觉也睡不安稳,总梦见老爹的冤魂要来杀自己。</p>

派去执行任务的李纲,又迟迟不见消息。</p>

过了几日,前往亳州迎接太上皇归来的康王赵构,突然写来奏表,汇报行动的情况。</p>

护送太上皇的车队,突然离奇失踪!</p>

康王赵构已经联系当地官府,派出大批人手搜寻,但却毫无收获。</p>

宋钦宗看完奏折,觉得很奇怪。</p>

如果李纲得手,为何不给自己送信?</p>

如果李纲未能成功,那太上皇会去哪里呢,难道被妖怪抓走了?</p>

同样派出杀手的赵构,内心也是颇为不安。</p>

他派出手下,到之前联系过的杀手组织内部打听一番,最终得出结论,当日派出去的杀手,一个都没有回来。</p>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p>

赵构无奈之下,只能率队返回汴梁。</p>

之后一段时间,太上皇还是没有消息,赵桓赵构这一对卧龙凤雏,也就渐渐淡忘此事。</p>

可数月之后,赵佶的书画作品,突然大量出现在汴梁的字画市场上。</p>

由于是名人字画,而且质量上乘,各大王公贵族趋之若鹜,市场反响相当不错。</p>

赵氏兄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梁山出手,将太上皇截胡了!</p>

宋钦宗懊悔不已,早知如此,他当初就该派大军前去,将老爹的生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p>

可惜事已至此,再怎么后悔,都没用了。</p>

……</p>

赵佶的字画卖的不错,王小飞也借此赚了一笔外快,双方五五分成,皆大欢喜。</p>

在大量书画作品的练习下,赵佶感觉自己的艺术功力突飞猛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往三天能画一幅,现在三天能画两幅。</p>

物以稀为贵,为了保证赵佶画作的单价,王小飞专门吩咐下来,叫他画慢一点,不要弄那么快,不然产品堆积下来,市场指导价格会有一定的下调。</p>

在赵佶快乐画画的同时,与他一起被俘获的李纲,也在济州府安顿下来。</p>

对待李纲的方式,自然与赵佶不同。</p>

梁山高层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李纲不愿为梁山服务,那就在济州府安居乐业,不可返回汴梁。</p>

如果继续为宋钦宗政权服务,那绝对是不行的。</p>

对于梁山的意思,李纲表示理解,就此在济州府住了下来。</p>

数年后,在韩世忠的劝说下,李纲重新致仕,成为梁山阵营的一员。</p>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p>

……</p>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之间,盛夏时节就到了。</p>

夏天是小麦收获的季节,梁山军民顶着炎炎夏日,抓紧时间,进行小麦的收割作业。</p>

等收完这一茬麦子,梁山缺粮的窘境将得到根本性的缓解。</p>

梁山也能放开手脚,在河北长城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p>

长城已经建好了三分之一的长度,而要想更快完工,就要加大投入力度。</p>

不过今年的夏收,与往年相比,要稍微延长一些时日。</p>

因为梁山种植的新作物高粱,成熟的时间参差不齐。</p>

山东地区的高粱,大致是与小麦同时成熟,而山西地区,则要稍微延迟一些。</p>

而已经成熟的高粱,经农学家薛稷等人测算,其产量仅比小麦低两成左右。</p>

月余之后,鲁智深从山西发来贺电,那里的高粱长势喜人,其产量甚至超过了小麦!</p>

可以说,高粱用自身的实力,征服了梁山高层,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p>

而为了适应高粱米那“独特”的口感,梁山最具实力的厨师孙二娘,再次展现了她非凡的技艺。</p>

孙二娘将高粱米磨成粉末,与面粉混合起来,制作出了略带暗红色的高粱窝窝头。</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