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钢铁长城(2 / 2)

梁山的二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大张旗鼓,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令完颜吴乞买心慌不已。</p>

正如梁山高层所预料的那样,此时的金国皇帝,并没有孤注一掷的打算。</p>

战场上的事实证明,梁山部队的战力颇为强悍,与孱弱的宋兵相比,有天壤之别。</p>

虽然还没到金兵正卒的程度,要真的打起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p>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再接下去是何种走势,吴乞买的心中,并没有底。</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目前的损失并不大,如果撤走的话,虽然面子上不大好看,但好歹是保住了里子。</p>

吴乞买犹犹豫豫,思考了好多天。</p>

与此同时,梁山各部兵马也陆续开到恩州附近,摆开阵势。</p>

看着对面那黑压压的人群,高昂的士气,不光是吴乞买,金军阵中的其他将领,也是心有惴惴。</p>

以前一直以为,宋人都是温顺的绵羊,可现在看来,南方也是有猛虎出没的!</p>

……</p>

其实王小飞和吴用等梁山高层,内心的压力,不比吴乞买小多少。</p>

如果对方头铁,非要打生打死,那梁山摆出的“决战姿态”,恐怕就要转为真正的决战了。</p>

正因为此,梁山在“耀武扬威”的同时,也暗中做好了最坏的准备。</p>

王小飞私下里联络了张清、董平,告诉他们,必要时可以撤出城池,加入大军阵中,大家联合起来,与敌展开决战!</p>

……</p>

皇帝吴乞买辗转反侧,还是下不了决心。</p>

自己刚刚登基,根基不稳,如果此战损失太大,可能会遭到部下的反噬。</p>

思来想去,吴乞买暗暗联系完颜宗望,命他在军事会议中,提出撤军的设想。</p>

对于皇帝的指示,完颜宗望非常不情愿。</p>

如果这样做的话,事后的军报,肯定会给自己安上个“怯战”的名声。</p>

但没得办法,此时的宗望是戴罪之身,不好违抗最高意志的命令。</p>

在吴乞买和宗望的“配合”之下,金国高层,最终做出了全面撤退的决定。</p>

此令一下,各位完颜家族的悍将,都松了口气。</p>

金国三十万大军,在付出微弱损失之后,终于后撤了。</p>

但他们并未放下对南方的觊觎之心,终有一日,金人还会卷土重来,用手中的战刀,将当面之敌粉碎!</p>

……</p>

鞑子们终于撤了!</p>

看着北去的敌人,王小飞、吴用、卢俊义等梁山高层,无不弹冠相庆。</p>

此役虽然只损失了两万兵马,但梁山方面承受的压力,是历次大战之最。</p>

与金国动手前夕,梁山只有十万可用之兵,其中一小半还是新收服的义军部队。</p>

后面补充的十八万军卒,都是刚入伍的新兵,而恩州、德州、大名府三地,也是最近才攻下的城池。</p>

能依靠如此条件,将金国的三十万大军挡住,除了上下一心之外,还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p>

如果吴乞买是一位意志坚定的统帅的话,梁山此役说不定会血流成河。</p>

当然,军械所生产的新式武器,也为梁山增加了几分胜算。</p>

经此一役,梁山的北部防线初步建立,河北的部分领土也纳入梁山的地盘,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p>

现在中原地区的各大势力中,梁山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存在。</p>

……</p>

恩州城内,梁山好汉们的庆功宴,隆重举行。</p>

其中在恩州与金国主力短兵相接的张清、董平,被定为头功。</p>

而在外围游弋作战的岳飞、花荣,以及在禹州城内以弱敌强、险死还生的新生代将领胡锐,被定为二等功。</p>

其余参战的将佐,也各自厘定了功勋。</p>

经此一役,梁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受到金国的袭扰了。</p>

北方民族的战马,在秋冬季节长膘,他们的士卒,也更喜欢在寒冷的气候下作战。</p>

所以留给梁山的喘息之机,少说也有半年之久。</p>

这半年的光阴,正是发展的良机。</p>

若能合理应用,金兵的下一波攻势,梁山便不会手忙脚乱,损失也会更低。</p>

……</p>

恩州城内,在庆功宴结束后不久,诸位梁山大佬齐聚一堂,商议接下来的各项事宜。</p>

梁山此役占据了大名府、恩州、德州三处州府,另有宗泽率领磁州归附,一下子就在河北打开了局面。</p>

但此时的河北,并不是梁山一家独大,燕京府周围的广大区域,仍在金兵的控制之内。</p>

为了与金兵争夺河北,梁山决定将整条战线前移,以控制更多的土地。</p>

至于前移到哪里合适,成为摆在梁山面前最大的问题。</p>

“其实不管进到哪里,只要能够守住,都行。守不住,咱们干了也是白干,完全没有意义。”卢俊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p>

“卢员外说的不错,此番与金兵作战,最终能迫敌撤兵,其实颇多侥幸。说实话,女真人确实不好惹,下一场战役,咱们新占的地盘能不能守得住,还真是个大问题。”吴用忧虑地说道。</p>

张清道:“如果我们多占城池,依托坚城固守,能否奏效?”</p>

“占据的城池多了,会摊薄我方的兵力,更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到头来还是咱们吃亏。唉,河北地方虽好,可都是平原,无险可守,真是令人头疼呐!”即便是智计出众的闻焕章,面对河北的地形地貌,也是一筹莫展。</p>

“既如此,咱们干脆占据一座大城,仿效恩州之战的做法,集中兵力,令敌人必须攻下此处,方可与我决战!依我看,沧州府较为合适,此地刚好位于河北正中,又有运河通过,交通便利,此时也没有金兵驻守,正好可以攻而取之。”圣手书生萧让,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详细说明了具体的进攻方向。</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