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毛利小五郎把炒糊的炒饭倒进垃圾桶,又把平底锅往水槽里一扔,溅了一地油星,终于忍不住开口:“21天。”</p>
毛利小五郎愣了愣:“什么21天?”</p>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p>
”灰原拿起抹布蹲下身擦地,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实验结论,“这是行为心理学里的规律——重复21天的行为会形成稳定的神经回路,变成条件反射。就像你每天早上起来会抽烟,到了饭点会等小兰做饭,都是长期重复的结果。”</p>
她站起身,把抹布扔给毛利小五郎:“现在开始,你要把‘做饭、打扫、早起运动’这三件事重复21天,</p>
中间断了一天,就从头算。”</p>
毛利小五郎抓着抹布,一脸不情愿:“哪有这么夸张?少做一天怎么了?”</p>
“会全身痒”灰原挑眉,眼神里带着点狡黠,“至少我是这样啊</p>
以前在实验室,我给自己定了每天记录数据的规矩,断了一天就浑身不自在,半夜爬起来补到天亮</p>
”她顿了顿,语气认真了些,“这不是吓唬你,是身体对‘规律’的依赖</p>
21天够让你的身体记住‘该自己做饭了’‘该打扫卫生了’,到时候不用我催,你自己就想动了。”</p>
小兰端着水果走过来,笑着补充:“志保以前跟我说过,她小时候学钢琴,也是逼着自己练21天,后来一天不练就手痒。”</p>
灰原看了小兰一眼,没否认,只是转向毛利小五郎:“但有个前提——你得心甘情愿。我强迫你没用,就像你以前总说‘戒烟’,却从来没真的想戒,所以永远戒不掉。”</p>
她指着窗外:“你想想,阿姨回来的时候,看到你能自己做饭,家里干干净净的,会不会觉得这个家真的不一样了?小兰不用再放学就往家跑,能跟同学去看场电影,不用惦记着‘爸爸有没有饿肚子’,这不好吗?”</p>
毛利小五郎的动作顿住了。他看着女儿端水果时手腕上淡淡的疤痕——那是上次切菜不小心划到的,当时小兰还笑着说“没事”。他又想起妃英理离开家那天,红着眼圈说“我累了,不想再当你的保姆了”。</p>
“我……”他喉结动了动,抓着抹布的手紧了紧,“我知道了。</p>
21天就21天。”</p>
灰原从书包里掏出个日历本,翻到今天的日期,画了个小小的星星:“从今天开始算。每天完成三件事,我就画个星星。满21个星星,我请你去吃你最爱的鳗鱼饭——不过得你自己买单,算奖励。”</p>
“还要我自己买单?”毛利小五郎瞪眼。</p>
“不然呢?”灰原挑眉,“好习惯是给你自己养成的,受益的是你和这个家,凭什么我请客?”</p>
小兰在旁边笑得肩膀发抖,递了颗草莓给灰原:“别欺负爸爸了。”</p>
灰原咬了口草莓,眼神却没离开毛利小五郎:“我是在帮他。”</p>
那天晚上,毛利小五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21天”“星星”“妃英理回来”这些词。凌晨五点,他忽然坐起来——离灰原说的“六点起床运动”还有一个小时,他却莫名睡不着了,干脆爬起来翻出灰原写的食谱,琢磨起明天的早餐。</p>
客厅里,灰原借着月光看着日历本上的那颗星星,嘴角轻轻弯了弯。她知道,改变一个人很难,但为了在乎的人,再难的事,21天也能熬过去。</p>
就像她自己,花了比21天久得多的时间,才从“宫野志保”变成“灰原哀”,从实验室的冰冷里,慢慢融进这个有烟火气的家。21天不算长,但足够让一个人开始走向“更好”——只要他真的想。</p>
第2天一早,灰原拽着毛利小五郎的胳膊就往外走,语气不容置疑:“现在跟我去做运动。不用特地换衣服,就穿你现在的样子。”</p>
毛利小五郎被她拽得一个踉跄,嘟囔着:“大清早的做什么运动……”</p>
“别废话。”灰原回头瞪他一眼,“你上班是九点,我们上学是七点半,时间够得很。早餐你自己做,厨房有昨天买的面包和鸡蛋,不会做就看食谱——我贴在冰箱上了。”</p>
她顿了顿,补充道:“中午忙的话可以去外面吃,在家的话就自己动手,冰箱里有菜,嫌麻烦就开车去超市买,别等着小兰回来弄。晚饭我们要是放学早会帮忙,回来晚了你就自己做好留一份,不想做也随便你,但别指望我们带外卖。”</p>
走到楼下小公园,灰原指着空地上的石桌石凳:“选一个——八段锦、太极,还是广播体操?”</p>
“这三个有区别吗?”毛利小五郎挠头。</p>
“八段锦和太极是我老家的东西,有用得很,能调理身体,治治你那喝酒喝出来的脂肪肝。”灰原活动着手腕,眼神里闪过一丝促狭,“太极看着慢,真要发力能杀人,健身只是附带效果。不信?我们可以试试。”</p>
毛利小五郎被“杀人”两个字吓了一跳,赶紧摆手:“我选广播体操!那个安全!”</p>
“没出息。”灰原撇撇嘴,掏出手机给阿笠博士打了个电话,“博士,赶紧来毛利家楼下的公园,带套太极服——对,你那套珍藏的,今天有好戏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