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我需要你们守住第1课(2 / 2)

查完最后一间病房,夕阳已将走廊染成蜜糖色。洛保带着实习生回到办公室,打开会议室的投影仪。"现在复盘。"她调出21床凌月的病历,"谁注意到她拒绝服药的真正原因?"</p>

周明举手:"表面是副作用,实际是对病情恶化的恐惧,所以洛医生用分装药盒赋予她掌控感。"</p>

"正确。"洛保展示《住院患者心理评估表》,"但家属的情绪危机同样需要关注。凌月丈夫连续三晚在走廊长椅过夜,这是家属崩溃的前兆。记住——"她敲响投影仪,"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但帮助必须通过正规渠道。"</p>

"洛医生,"新实习生苏棠开口,"23床的何爷爷,直接用约束带确实能解决拔管问题"</p>

"这就是过度共情的误区。"洛保调出监控录像,"何爷爷抓扯留置针时,瞳孔放大、呼吸急促,这是严重焦虑的表现。约束带会加剧恐惧,导致病情恶化。"她切换到中医理论界面,"中医讲'治未病',在情绪爆发前用接触安抚、八段锦引导,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p>

她翻开《医疗设备管理条例》:"再强调一次,任何医疗设备外借都属于违规操作。如果家属要求借用仪器转院,统一回复:'我院设备需严格消毒管理,建议联系接收医院准备相应设备'。"</p>

窗外的霓虹次第亮起,洛保的白大褂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最后总结:"她在白板上画出天平,一边写"理性判断",一边写"人文关怀","患者说'我没事'时,要看他攥紧的拳头;家属说'您放心'时,要留意他回避的眼神。共情是本能,克制是修养,将悲悯转化为专业行动,才是合格医生的必修课。"</p>

十名实习生低头记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台灯下闪烁。洛保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知道这场关于"度"的教学,才刚刚开始。</p>

洛保回岗:理性与温情的边界——医者的权衡之道</p>

洛保站在会议室白板前,十名实习生整齐围坐。左侧五人是跟随她半年的周明、林小满等旧生,眼神里带着熟悉的信任;右侧李默、赵予安等五位新人坐姿拘谨,圆珠笔在指间反复转动。窗外暮色渐浓,投影幕布上跳动着"医疗伦理与风险决策"的标题。</p>

"今天是你们两组人共同的第一课,也是旧生临别前的最后一课。"洛保的指尖划过白板上用红笔标注的警示线,"我不会照本宣科读指南,所有答案都藏在真实病例的刀锋边缘。"她调出电子病历系统,苏州第一人民附属医院的logo在屏幕角落闪烁。</p>

第一个问题抛出时,空气瞬间凝固:"苏州转院去上海的危重患者,坚持借用价值80万的便携式eo,借还是不借?"洛保的目光扫过众人,在新人苏棠发白的指节上稍作停留。</p>

旧生周明率先举手:"不借。《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外借,转运风险不可控。"</p>

"如果患者家属当场下跪呢?"洛保追问,"他们承诺支付双倍押金,签手写承诺书。"</p>

会议室陷入死寂。新人程野喉结动了动:"或许可以请示医务科走特殊审批?"</p>

"特殊审批的前提是院际协作且有接收方担保。"洛保调出江苏省卫健委文件,"上海医院如果不敢书面确认设备适用性和转运风险,这个'特殊'就会变成定时炸弹。去年某三甲医院外借呼吸机,患者途中血氧骤降,家属以'设备故障延误救治'起诉,医院被判担责40。"</p>

她抽出一份泛黄的合同模板:"真想借,必须签三方协议。"白板上投影仪亮起,密密麻麻的条款逐一展开,"第一,明确设备仅用于转运途中,接收医院签收后责任转移;第二,按市场价的15倍收取押金和折旧费;第三,患者家属需购买医疗转运专项保险。最重要的是——"她重重敲了敲屏幕,"必须公证!苏州公证处就在医院隔壁,带他们去现场办。"</p>

旧生林小满若有所思:"师姐是说,共情要穿上法律的铠甲?"</p>

"答对了。"洛保点头,"接下来是更棘手的——患者欠费30万,急需开颅手术,绿色通道额度已用完,救还是等家属筹钱?"</p>

新人许昭声音发颤:"人命关天应该先手术吧?"</p>

"如果术后家属消失,这笔钱会从科室绩效里扣,整个团队半年白干。"洛保调出医院财务报表,"前年神经内科就遇到过,最后是我用'星火基金'兜底。但基金不是无底洞,去年救助了17个家庭,现在账户余额只剩"她停顿片刻,"所以才要教你们权衡。"</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