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总第176章)连夜来个回马枪(1 / 2)

141 败局复盘:裂痕中的觉醒</p>

冥河港指挥舱里,星图上代表华夏文明战舰的蓝点稀稀拉拉,看着就让人心揪。</p>

林轩站在中间,紧盯着那些闪来闪去的残骸标记,许久没有说话,周围安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p>

“说白了,这次撤回来不是什么战术调整,就是打输了,这咱们得认。”他开口时语气很平静,却让人心里一沉,“之前总说准备得足够充分,真开打了才发现,那些准备全是漏洞。”</p>

托尼咽了口唾沫:“贝塔星那传感器灵敏度突然飙到三倍,校准站里被策反的人临阵倒戈……这些事儿,战前推演时都当小概率事件糊弄过去了。”</p>

“小概率?”林轩抬眼看了看大伙儿,“三个战场的‘小概率’一块儿冒出来,就成了板上钉钉的败仗。咱们太相信自己那套计划能涵盖一切,却忘了敌人也会变招,环境也会改变,甚至人心在枪口底下都可能突然转弯。”</p>

这会儿战损统计早就出来了。贝塔星六处校准站传感器升级后,华夏舰队的航线早被人看得清清楚楚。</p>

翡翠星突击队被发现时,矿尘浓度比战前模拟的低了04克/立方米,刚好破了“盲区瀑布”算法的屏蔽范围。</p>

主星能量节点那儿更糟,突击队带的“虹膜覆写膜”扛不住辐射,实际强度比测试时高了12倍,那30秒所谓的“窗口期”根本就是催命符。</p>

亚瑟攥着拳头砸在控制台上:“翡翠星的矿道护盾加了反物质感应层,暗物质星云的磁场干扰也比预估的强太多。咱们的算法在实验室里跑得顺顺当当,到了真战场,就跟被人按着头往泥里摁似的。”</p>

洛克斯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几分懊恼:“实验室里的推演再精细,也跟不上战场上的变数。厄煞人悄悄换了防御系统的核心部件,咱们的情报网一点动静都没摸到。就说主星的能量节点,他们改了我当年设计的同步延迟机制,却留下了我设的备用回路。不是没破绽,是咱们没料到他们会这么调整。”</p>

洛克斯口中的同步延迟改动,具体是从他最初设计的15秒压缩到了83秒,这一细微调整直接让华夏突击队依赖的30秒窗口期战术彻底失效。</p>

而他提到的“冗余回路”,是当年预留的应急通道,触发需要与节点核心夸克自旋完全共振的特定能量脉冲,这一关键参数此前并未纳入作战预案。</p>

当前态势不容乐观。华夏舰队剩余的战舰中,约两成存在不同损伤,暗物质燃料储备仅余总量的37,按冥河港的消耗速率,最多只能维持45天。</p>

反观厄煞,虽有650艘战舰受损,但依托三大星球的能源核心,补给效率远超华夏文明。</p>

贝塔星的校准站已启动24小时抢修,力场炮正逐步恢复战力。</p>

翡翠星的矿道运输量在24小时内回升至战前水平,暗物质晶体持续输送至主星,为其战舰修复和能源补给提供充足支撑。</p>

埃隆盯着主星战区的回放,画面里队员被电弧裹住的样子反复闪现,他咬着牙说:“咱们总觉得参数卡在‘理论可行’就行,哪想到战场会突然来个措手不及。就说那道强光,谁能想到防御塔的辐射能超那么多?”</p>

“是咱们自己不想去想。”林轩的声音沉了下来,“战前评估时,就有人提过传感器可能升级、矿尘可能变少、辐射可能超标,可咱们都觉得‘概率太低,影响不大’。这种盲目乐观,比敌人的炮弹还害人。咱们真正该做的,是把这些‘小概率’拆解成可量化的风险参数,而不是一句‘影响不大’就糊弄过去。”</p>

142 战术破局:精准锁定的死穴</p>

他走到星图前,手指头点过贝塔星、翡翠星、厄煞主星:“贝塔星那地儿,光弄点儿‘伪装’根本不顶用,得搞那种能跟着敌人频率随时变的‘动态伪装’才行;翡翠星的算法也得加个‘环境雷达’,外头环境稍有点儿变动,咱们的屏蔽参数就得跟着调;主星那节点,得找准那点儿短得要命的冗余空当,用抗辐射更强的共振器去撬。但有个前提,先得认头,战场上就没什么‘绝对能拿捏住’的事儿,所有可能出的幺蛾子都得想到。”</p>

指挥舱内的数据流应声而动,原本停滞的参数链重新流转起来。</p>

洛克斯的终端屏幕上,动态频率伪装算法的框架正被逐行填充,核心的自适应调节模块已见雏形,按照当前的编译速度,三小时内即可完成原型测试。</p>

卡列斯带领的工程师们围在拆解台旁,冥河港的陨石样本被逐层剥离,其内部含有的特殊金属成分经初步检测,抗辐射系数远超现有材料,若能成功提取并应用于量子共振器,可将其抗辐射强度提升至原装备的两倍。</p>

托尼的通讯器突然亮起加密信号,地下组织传来一则关键情报,贝塔星那位倒戈队长的弟弟并未遇难,目前被关押在翡翠星矿道深处的监狱中,这一线索恰好成为撬动对方立场的重要筹码。</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而主星能量节点那处关键的冗余窗口,经洛克斯复核,确认为83秒,这一时间窗口虽短暂,却足以成为突破防御的突破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