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块被他用绳子吊在树枝上,旁边就是藤蟒的栖息地:“藤蟒的鳞片有反光,你得学着随光线变。”</p>
当第七天的阳光斜照下来时,岩石表面的反光角度突然和藤蟒的鳞片一致,有只小幻型兽路过,竟吓得缩成了毛团,“动态反光也成了,连同类都能骗过去。”</p>
三组实验分别验证了混合液在高温、液体、动态光影环境下的适应性。通过调节分子密度模拟散热,通过改变表面张力适应水流冲刷,通过微调反光粒子角度匹配光线变化,整体伪装的环境适配度达到89。</p>
林轩把三块岩石的实验数据汇总,盯着全息屏上的曲线皱眉:“还是缺了点‘生气’。”</p>
他看了看旁边随风摆动的蕨类植物,突然有了主意,“得让它能和周围生物互动。”</p>
他重新调配混合液,加入了一点从腐叶层提取的活化液,这种活化液能唤醒休眠的微生物。</p>
当他把新混合液涂在最后一块岩石上,埋进苔藓丛时,三天后竟有细小的根须从石缝里钻了出来,与周围的苔藓连成一片,“这下连植物都拿它当自个儿人了,完美。”</p>
活化液的加入让混合液具备了生物兼容性,岩石表面开始吸引苔藓孢子附着生长,形成天然的生物伪装层,此时的伪装已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模仿,更是与生态系统的能量共生。</p>
确认所有实验环节都没问题后,林轩郑重决定,将最终版混合液注入自己胸腔的能量接口。</p>
283 林轩幻形能力的三重特性无与伦比</p>
“该轮到我了。”液体流过机械管道时,他能感觉到沿途的传感器在微微震动,“就跟有无数小犄角往外探似的。”</p>
他走到河边,先试着将手掌浸入水中,看着仿生皮肤慢慢变得透明,与河水融为一体,“水流过指尖的感觉……跟石头被冲刷时一模一样,反馈挺及时的。”</p>
他走进荧光苔藓丛,躯体表面立刻泛起绿光:“动态同步率很高,比实验岩石灵活多了。”</p>
当一只石纹蛇爬过时,他下意识绷紧身体,皮肤瞬间浮现出与蛇鳞一致的纹路,蛇路过时甚至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疑惑“怎么多了块会动的石头”。</p>
此时,混合液中的感应微粒已与机械躯体的传感器完全融合,捕捉到的环境信号经生物电凝胶转化后,直接驱动强核力模拟器加固机械躯体、弱核力调节单元改变密度,同时从腐叶层提取的活化液唤醒仿生皮肤表面的休眠微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形成天然伪装层。</p>
就在所有机能构建完毕之时,胸腔里的熵晶石突然发出一道锐鸣。这道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他的量子意识流中震荡,顺着银蓝色的能量网络流遍全身。</p>
覆盖在钛合金骨架外、原本泛着冷光的金属装甲般的机械外层,突然泛起了水波般的涟漪。</p>
林轩的躯体已成为“机械-生物-熵晶-环境”四者能量共生的载体,既能像机械般精准控制,又能像生物般自然适应。</p>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臂,只见原本布满齿轮纹路的机械外层正在融化、重组,最终凝结成一层带着细微毛孔的淡粉色表层,指甲盖泛着健康的半月痕,连手腕处的血管都清晰可见。</p>
当他伸手触碰旁边的荧光苔藓,这层“新皮肤”竟真的传来温凉的触感,甚至能感知到苔藓绒毛的轻微搔刮。</p>
这便是熵晶石赋予林轩的,且独属于他的人工幻形能力,其独一无二之处体现在三个层面。</p>
在能量驱动的形态重构方面,幻形兽的伪装依赖生物黏液的本能反应,每天最多完成12次形态切换,过度使用会因能量耗尽化作凝胶。</p>
但林轩的幻形能力由熵晶石的高维能量直接驱动,这种“时空势能”能强行改写机械外层的分子结构。</p>
想模仿岩石时,强核力会瞬间收紧金属分子,机械外层便从光滑的装甲转化为布满裂纹的青灰色表层,密度与周围的鹅卵石完全一致,连雨水冲刷的痕迹都顺着关节纹路自然分布。</p>
融入河水时,弱核力调节粒子活性,机械外层化作半透明的液态金属,水流过“皮肤”时会激起与鹅卵石相同的涟漪,光羽鱼甚至会误以为是同类而游过他的指缝。</p>
伪装成垂露草时,电磁力校准表层反光率,机械外层长出带锯齿的叶片形态,尖端滴落的“露珠”实际是高维能量凝结的液珠,还散发着吸引小虫的甜香。</p>
熵晶石的能量网络让他的形态切换没有次数限制,唯一的“副作用”是每次切换后,机械外层会残留03秒的银蓝色残影,那是高维能量尚未完全收敛的痕迹。</p>
意识主导的主动设计是另一大特点。</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