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总第153章)武装力量全面升级与开启新的航程(2 / 2)

卡列斯闻言点头,在草稿上画了个循环的箭头:“最关键是得‘懂配合’。护盾要能量时它能立刻调过去,武器要发力时它也能跟上节奏,就像交响乐团里的指挥,整个舰体的能量流转全由它来协调,哪会像现在这样,护盾一启动,引擎就跟被抽了筋似的?”</p>

就在三人对着空荡的设计图沉思时,实验室中央的全息屏幕突然泛起柔和的蓝光。智能程序“华夏之智”已悄然捕捉到他们的对话碎片,将那些零散的构想编织成一幅动态轮廓。</p>

引擎核心是团流转的“力场漩涡”,四大基本力不再各自为战。</p>

强核力像坚韧的丝线,将能量牢牢拢在漩涡中心;弱核力化作细密的筛网,精准过滤掉紊乱的波动;电磁力如灵动的纽带,牵引能量沿着预设轨迹流转;引力则像无形的手掌,轻轻托住整个力场,让它们像咬合的齿轮般协同运转。</p>

漩涡外围环绕着层叠的“维度缓冲带”,当负荷陡增时,缓冲带便舒展如花瓣,从额外维度中汲取储备的力场能量;负荷减轻时又收拢如叶片,将多余能量压缩回高维空间,整个过程不见丝毫滞涩。</p>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与宇宙规则的呼应,引擎运转时,周围的时空泛起涟漪,仿佛在跟着力场的节奏轻轻呼吸。</p>

当护盾需要能量,漩涡便微微侧倾,一缕由四大基本力共同编织的能量流顺着涟漪滑出,既不干扰主推力,又能精准补足护盾需求;武器充能时,它像调琴师般拨动力场的频率,让输出的能量与主炮的谐振完美合拍,不见半分浪费。</p>

这轮廓没有生硬的管道,没有轰鸣的机械,更像一个与宇宙本源共振的生命体。</p>

它不与力场对抗,而是顺着规则起舞;不执着于单一力的强度,却能让四种力像交响乐团般默契配合,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刻,以最省力的方式释放恰到好处的能量。</p>

卡列斯三人望着这团流动的光,一时都没说话。屏幕上的轮廓明明是程序生成的,却像是从他们心底最深处捞出来的模样。</p>

武器实验室里,马洛克把三级战术武器的测试报告递给泽尔,“咱们这武器,打10万公里都费劲,还打什么仗啊?”</p>

泽尔的计算板上立刻弹出两组模型,“所以啊,咱得在战术武器上搞出‘引力谐振炮’,能在15万公里外精准锁定敌舰,靠共振直接拆了它。战略武器就得做‘超维湮灭弹’,用能控制的正反物质爆炸,把对方的星球防御彻底掀翻。”</p>

通讯实验室中,维克斯正把三级文明的中微子通讯报告拍在桌上。</p>

演算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舰的编队指令如果在10光年外会延迟2分钟,引力波信号在强磁场中甚至会出现"串线"。</p>

“三级文明的设备虽说能传消息,但就跟拿个破喇叭喊口令似的,又乱又不清楚,”他指着泽娜显微镜里蜜蜂跳舞的样子,“你看蜂群,靠翅膀振动的频率传递消息,既不容易受干扰,又准得很。咱们得在中微子和引力波的基础上,学这种生物级的精准稳当劲儿。”</p>

四大团队的攻坚任务,在2818年的晨光中同步启动。</p>

242 核心技术的逐一攻克</p>

泽尔的计算板上,正滚动着近百种异常材料的勘探记录。</p>

“你是想让攻击直接没影儿?”他忽然停在一组数据前,“上个月,无名星球734号地区发回过重力异常的报告,那边3000米深的矿脉区,碎石总在固定地方飘着,跟被啥东西托着似的。”</p>

艾丽娅立刻调阅行星探测日志,放大矿脉的地质扫描图,岩石断层处隐约有暗蓝色反光。</p>

“把勘探机器人调过去,重点查这个反光区域,”她指尖在屏幕上圈出坐标,“仔细扫扫周围的重力场数据,看看这暗蓝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头,让机器人实时传数据回来。”</p>

第三周,勘探机器人在无名行星的3000米矿脉里,传回了震撼照片。</p>

暗蓝色的晶体像冻结的星空嵌在岩石中,周围的碎石违背重力,悬浮成一圈光晕。</p>

泽尔飞快调出星际矿物数据库,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比对,突然停在一行标注着红色星标的记录上:“这是……暗宇结晶?”</p>

他的计算板瞬间弹出密密麻麻的参数,数据流像沸腾的水花般翻滚,“数据库里说这东西极其罕见,它的引力场强度,居然是已知最强材料的3倍!”</p>

两人带着采矿机器人钻进矿脉时,艾丽娅的靴底蹭到一块结晶碎末,腕表上的引力指针突然疯狂打转。</p>

“就是这玩意儿了,”她蹲下身,“给战舰装上用这东西做的护盾,反物质炮打来的攻击,只会绕着船身飞过去。”</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