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的金属外壳泛起数据流的蓝光,机械臂迅速启动量子场发生器。</p>
当第238次调整后的量子场自旋相位与样本接触的刹那,培养舱内的组织样本突然泛起诡异的涟漪,细胞结构开始以一种违反常规物理认知的方式重新排列。</p>
实际上,特定自旋相位的量子场,能够在微观层面构建特殊的量子环境,就像为细胞搭建起一座“量子桥梁”。</p>
当这种量子环境与细胞内的量子纠缠修复程序匹配时,细胞便能利用量子隧穿效应,突破空间限制,在量子态下完成有序重组。</p>
而三级宇宙文明掌握的“量子精密调控”技术,正是精确塑造这种微观量子环境的关键,既能确保细胞在量子态下高效修复,又能使重组后的细胞结构稳定地回归宏观物理状态。</p>
“得嘞!功能检测全过关!”林轩的电子音中难得地出现了波动。</p>
再生组织的神经网络成功实现电信号传导,血管系统也开始模拟血液循环。</p>
维克斯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却因过于激动引发剧烈咳嗽。</p>
泽娜的轮椅微微晃动,她伸出手试图触碰投影中的实验数据,却因体力不支缓缓垂下。</p>
马洛克摘下氧气管,颤抖着鼓掌庆祝。</p>
这项重大突破彻底革新了文明对生命修复的认知。自此以后,断肢再生、神经重塑不再只是理论设想。</p>
基于量子纠缠与量子调控的组织修复技术,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还将催生出可自我修复的生物材料、具备自适应能力的建筑结构等跨时代科技成果。</p>
它标志着林轩文明正式叩开了三级宇宙文明生物科技的大门,为后续深入探索生命本质与微观物理奥秘奠定了坚实基础。</p>
第三个核心实验是生物神经与能量场融合。</p>
尝试将反物质能量场与生物神经网络建立联系。马洛克提出利用半人马座某种生物的神经突触结构,构建能量传导通路。</p>
在实验室核心区,林轩的机械臂将封装着反物质的磁约束装置缓缓靠近培养皿,其中浸泡着经过基因改造的生物神经样本。</p>
马洛克斜倚在电动轮椅上,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控制扶手,浑浊的瞳孔紧盯着监测屏:“按半人马座雷暴兽的突触结构重构的传导通路……怎么还是无法约束能量?”</p>
话音未落,培养皿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如脱缰野马般向四周发散,实验舱的屏蔽系统瞬间拉响警报。</p>
能量冲击波将附近的仪器设备掀翻在地,实验舱内的墙壁上出现了一道道烧灼痕迹,显示出这次能量发散的强大破坏力。</p>
二级文明的认知中,生物神经网络与物理能量场是完全割裂的领域。但奥古斯丁文明的技术档案显示,高等生命体能将能量场作为神经信号的载体,实现超距感知与能量操控。</p>
马洛克提出的方案,试图复刻半人马座生物特有的“闪电突触”结构——这种突触能在神经元间构建类似超导通道的能量传输路径。</p>
然而初期实验的失败,暴露了团队对量子层面能量约束机制的认知盲区。</p>
维克斯的生命维持舱发出刺耳蜂鸣,老人强撑着半坐起身,输液管随着剧烈动作在胸前缠绕:“瞅瞅这个……”</p>
他颤抖着调出三级文明的波动方程全息投影,“能量发散是因为量子态的不确定性……必须用量子纠缠锁定能量的传播轨迹!”</p>
监护仪的数值剧烈跳动,显示他的心脏正承受着超负荷压力。</p>
林轩的金属关节发出高频震颤,机械眼投射出复杂的量子计算模型。随着反物质舱再次启动,他的机械臂以亚原子级精度调整神经突触的量子纠缠参数。</p>
在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突然泛起幽蓝的能量流,如同星河流转般沿着预设路径奔涌时,泽娜的轮椅因激动剧烈晃动,她颤抖着捂住嘴,白发间的皱纹里渗出泪水。</p>
该实验的突破源于对量子纠缠特性的创造性应用。</p>
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一种非定域、非经典的关联现象,当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时,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p>
通过将神经突触的量子态与能量场的量子态建立纠缠关系,如同在微观层面编织隐形的丝线,将原本随机发散的能量流约束在特定路径上。</p>
这类似于用无数根量子“牵引绳”,将脱缰的能量野马重新纳入掌控,使生物神经网络得以像电路传导电流般传输高能物理场。</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