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有点上不得台面。”王强的手指轻叩桌面。</p>
“而且,一旦泄露出去我就成了恶人了!”李德邻身体后靠,轻笑一声。</p>
“你呀,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办法。”他的语气里透着熟稔的无奈。</p>
“不妨说来听听?”王强看向驾驶座旁的警卫员,那年轻士兵目不斜视,耳朵却微微竖起。</p>
“要不司令长官摒退左右?”李德邻唇角微抿,一丝尴尬闪过。这小子倒是谨慎。</p>
“好吧,去我办公室说。”</p>
车子很快抵达司令部,一座还算完整的旧式院落。两人一前一后穿过警卫,进了李德邻那间办公室。门被轻轻关上。王强心里有了底,李德邻这态度,显然没把他当纯粹的司机看待。他决定不再藏着那些盘算。</p>
“司令,你可知韩复榘为何冒着杀头的风险非要一味的往后撤?”王强抛出一个引子。</p>
李德邻走到桌后坐下,端起桌上的搪瓷茶杯。</p>
“韩复榘素来不服中央管辖,拥兵自重在山东当土皇帝。”他的声音压低,带着明显的厌恶。</p>
“这次不战自退,弃民族大义不顾!”</p>
他将茶杯重重顿在梨木桌面上。一声闷响。几滴水溅了出来。</p>
“我三令五申让他守住山东防线,他倒好,一枪不放,直接躲到曹县。”</p>
“还将山东的银行储备全都搬空了!”</p>
“这样的人,校长岂能放过?”李德邻语气坚定。</p>
王强站在桌前,身体微微前倾。“这不就结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笃定。</p>
李德邻抬眼看他,眼神锐利,似乎捕捉到了王强话里的深意。他手指轻敲桌面,思索片刻。然后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确定。</p>
“有韩复榘这个前车之鉴,汤司令应该不会太过分吧?”</p>
王强摇头。</p>
“司令你想想,汤司令这些年,真正打过几次硬仗、恶仗?”</p>
“大多数情况下,他是不是都在设法保存自己的实力?”</p>
“如今徐州大战在即,几十万大军云集,关系国运。”</p>
“按照他一贯的为人处世,难说啊!”</p>
李德邻眉头紧锁,靠在椅背上。王强的话语像石子投入水中,在他心中激起涟漪。他承认这是自己最忧虑的地方。</p>
王强觉得铺垫已经足够。</p>
“司令,卑职有上中下三策,或可应对此局。”</p>
李德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浮现出兴趣。这小子,居然还真准备了不止一套方案。</p>
“哦?不妨听听!”他身体坐直了些。</p>
王强轻咳一声,开始分析。</p>
“根据我对汤司令的了解,此人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到生死攸关的最后关头,让他豁出血本跟日军死拼,那是很难的。”</p>
“他的核心想法,恐怕和韩复榘有共通之处,都是想保全自己的部队。”</p>
“要想让他老老实实听从战区指挥,还真就要用点歪招数。”王强语气坦诚。</p>
“司令你也清楚,校长那边,对汤摁脖是颇为看重的。”</p>
“此人极为圆滑,懂得钻营,非常善于迎合上级的意图。”</p>
李德邻颔首。</p>
“我听闻,校长这次调汤摁脖所部来第五战区增援,汤摁脖在出发前,特意去见了校长。”王强立刻接上话。</p>
“司令,你猜他和校长当时可能说了些什么?”</p>
李德邻冷哼一声。“还能说什么?无非就是哭诉部队损失惨重,需要休整,需要补充。再拿之前的淞沪会战当例子,强调保存中央军精锐的重要性呗!”</p>
李德邻的判断与王强所知历史如出一辙。</p>
“我与司令长官想得差不多。”</p>
“所以,汤摁脖若是不完全遵从您的将令,那也就再正常不过了。”王强不再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p>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p>
“汤摁脖现在这种可能存在的虚与委蛇,根子还是在于校长的某种纵容。”</p>
“所以,要解决问题,症结在校长那里。”</p>
“只要能让校长清楚地认识到,徐州会战如果因为汤摁脖的消极避战而失败,那么日军下一步兵锋所指,武汉将危如累卵,整个抗战大局都会受到严重影响。”</p>
“校长之所以可能纵容汤摁脖保存实力,深层原因恐怕还是担心徐州会战把他的嫡系家底拼光了!这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p>
“校长之前的顾虑,或许是怕重蹈淞沪会战那种添油战术的覆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