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气鼓鼓的在三号靶位上数环数,果然是女人,理直气壮的耍赖,将两个靠近边界的九环算成了八环。</p>
秦风只是瞟了一眼靶纸就非常光棍地说道:</p>
“沈教导员的枪法真是让人佩服,秦某输得心服口服。”</p>
柳如烟数着数着就没劲了,也认输道:</p>
“小女子我是心服口不服!”</p>
沈振华笑着说道:</p>
“秦团长言重了,你我之间差距都在毫厘间,谁赢谁输看状态。”</p>
柳如烟插过话说:</p>
“还有我,今天没发挥好,改天再比过。”</p>
沈振华没有想到柳如烟还有如此要强的一面,就顺着她的话说道:</p>
“柳记者说的是,下次还真说不准。</p>
我和秦团长都是军人就不说了,柳记者能打出如此优异的成绩,着实让人佩服!”</p>
“你应该是记者中枪法最好的了,就凭这一点足以自傲。”</p>
秦风也点了点头道:</p>
“的确如此,我今天算是长见识了,还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p>
特别是八路军,还真是藏龙卧虎。”</p>
“柳记者更是巾帼不让须眉!”</p>
柳记住噗嗤一笑道:</p>
“行啦,我逗你们的,我自己有几斤几两难道还不知道;</p>
秦团长、沈教导员都是华夏的铁血男儿,青龙镇的民兵也个个都是好样的;</p>
只要我华夏万众一心,抗战到底,何愁倭寇不灭?”</p>
沈振华其实并不排弃抗战时期的国府军,就是像军统、这样的特务机构,他们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p>
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华夏的确做到了这一点。</p>
接下来,他们又去参观了云峰村的地雷作坊,外壳是陶制的,里面装的是黑火药,这几乎是最简陋的火器了。</p>
秦风怀疑地问道:</p>
“这玩意能炸死鬼子吗?”</p>
沈振华非常坦诚地说道:</p>
“看运气,炸断腿是没有问题的,炸伤一个鬼子至少要两个鬼子或者四个伪军抬,这样就可以让鬼子非战斗减员。”</p>
“地雷的威力不在于能炸死炸伤多少鬼子,而是震慑鬼子。</p>
当村子周边埋满了地雷后,日伪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代价,这对日伪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p>
“当鬼子排雷的时候,民兵兄弟就可以远远的偷袭鬼子,打一枪就走;</p>
消灭一个算一个,积小胜为大胜。”</p>
“一个村庄弄死三五个鬼子,那十个八个村庄呢?”</p>
“这就是游击战的威力,只要不让鬼子在根据地抢到粮食,杀害百姓,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p>
柳记者似乎对云峰村的地雷很感兴趣,但她也知道这是根据地的秘密,绝对不能让鬼子知道,所以她并没有拍照。</p>
反而是沈振华对她说:</p>
“柳记者,想拍你就拍,我带你们来看的东西就不怕放到阳光下;</p>
鬼子知道也无妨,人民战争对鬼子来说是无解的。”</p>
“我这次之所以向国人展示根据地的游击战,就是要让国人知道,游击战并不是游而不击;</p>
敌后的八路军和千千万万的民众都在跟鬼子抗争,哪怕是我们用大刀长矛、用土地雷也要跟鬼子战斗到底。</p>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p>
在沈振华的鼓励下,柳如烟拍了大量的照片,全景的展示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的全貌,当然这些都是沈振华愿意让鬼子看到的。</p>
有些东西,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真真假假,反而会迷惑鬼子。</p>
离开云峰村后,他们就去了小王庄村,印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全新的村庄,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被侵略者摧毁。</p>
“柳记者、秦团长,你们现在见到的崭新房子,都是根据地军民在废墟上重建的。</p>
鬼子烧毁我们一个家园,我们就重建一个新家园,华夏人是不会被鬼子的暴行吓倒的!”</p>
柳如烟彻底被震撼到了,重建家园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的难。</p>
作为记者,她到过很多地方,见证过太多的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p>
只有在青龙镇才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不管是繁华的小镇,还是乡村,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p>
她在云峰村待了五天,吃住都在燕妮家,云峰村老乡的生活她都看在眼里;</p>
虽然谈不上富足,但人人都能吃饱饭,哪怕是吃红薯土豆,那也比饿肚子强。</p>
她非常庆幸自己来了青龙镇,这是与国统区完全不一样的世界;</p>
她现在可以确定,光复阳城就独立营的功绩,377团只能算是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