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在盖州修建到变态程度的防御工事没有影响明军的行速,依旧保持着不急不慢的节奏。</p>
斥候撒出去50里,在向北方的官道上来回驰骋,在西侧的山林里往复穿梭,甚至在东侧的沿海都有舰船往复游弋。</p>
主力这边,前锋骑兵在最前,每隔着三里交替前行侦察。</p>
中军护着天子大纛徐徐前进。</p>
火器营推着佛郎机炮在土路上碾出深深的辙痕,辎重兵踩着前队的脚印跟进。</p>
后军紧紧跟在辎重营之后,时刻备战。</p>
整个大军在崇祯的率领下,从容不迫的推进。</p>
当崇祯的御营抵达盖州南侧百里地界时,空气里陡然多了几分紧绷的氛围。</p>
因为两军的斥候开始相互争锋。</p>
明军的斥候骑着从土默特蒙古调来的快马,手里的新制火铳射程极远,战力颇强;</p>
建奴的斥候和暗哨利用地形和提前设置的陷阱反击,占了相当优势;</p>
双方互有伤亡。</p>
随着明军主力持续推进,建奴斥候的活动空间被挤压,最后不得退了盖州,几乎不再出城探查。</p>
显然,多尔衮没有意向在过于远的地方开战,在确定崇祯领军并即将抵达后,便将兵力全面收缩了回去。</p>
郑成功已经知道了前方的情况,准备派出跟随他北上的施琅、陈辉、洪政、杨才、张进、陈近南、冯锡范等将领赶去山区探查。</p>
一是巡查建奴伏兵,二是看看有没有绕路的可能,三是让麾下人马露露脸。</p>
在大军进入盖州南30里时,郑成功带着一众人来到崇祯马前,躬身道:</p>
“陛下,臣麾下施琅、陈辉等人,不仅善水战,在闽南山地也历练过,于山区寻路探伏皆是好手。”</p>
崇祯点头:“你要派他们入山探查?”</p>
郑成功抱拳:“请陛下批准。”</p>
崇祯知道福建多山,长期在那边历练的将领绝对能很快适应辽南的山区,微微颔首道:</p>
“准。注意安全。”</p>
郑成功谢了恩,当即点了七员将领:“你们带二百精兵,分七路探查城东丘陵密林。”</p>
“末将遵令!”</p>
七人齐声应喝,带着士卒离队而去,很快与山影融为了一体。</p>
崇祯认不全这些将领。</p>
只知道陈辉是郑芝龙最早招募的心腹干将,也是郑成功帐下的最重要将领之一,现为副将。</p>
洪政是右先锋,杨才、张进属于近卫部队的校尉。</p>
至于陈近南、冯锡范这俩,那可是金老爷子笔下的人物,竟然出现在眼前,倒是让崇祯眼前一亮。</p>
但他们在历史上究竟有哪些事迹,崇祯并不清楚。</p>
他最熟识的,只有施琅。</p>
施琅是郑芝龙的部将,通阵法,善水战,熟悉海上风候、潮汐。</p>
历史上跟随郑芝龙降清不久便离队南下,投郑成功的军中继续抗清,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p>
被任为左先锋,曾相继攻占漳浦、云霄等地。</p>
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交恶,被夺兵权,遭逮禁,后以计脱逃北上,复降清。</p>
郑成功大怒杀其全家,导致二人不死不休的局面。</p>
康熙元年,施琅任清廷福建水师提督,刚到任便复仇般的遣兵出击,败南明延平王郑经于海门,攻取浯屿、金门,清廷因功加封施琅为右都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