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安排后路(1 / 2)

崇祯:30年不上朝 汉卫 3031 字 1个月前

安排完军事部署,多尔衮步入皇宫。</p>

宫墙内的鲜花开得正艳,一片欣欣向荣。</p>

7 岁的小皇帝福临正由贴身太监扶着,在描红纸上一笔一划地练字,稚嫩的小手握着沉甸甸的狼毫,写得格外认真。</p>

太后大玉儿斜倚在铺着软垫的宝座上,手里捻着一串紫檀佛珠,圆润的珠子在指间流转,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可她的眼神却越过福临的肩头,望着窗外那片繁盛的花丛,透着难以掩饰的忧虑。</p>

她心里清楚,此番入关大败,,损兵折将不说,积攒多年的粮草也消耗殆尽。</p>

西方的蒙古诸部见势不妙,早已开始与大清离心离德;察哈尔等曾经俯首帖耳的部族,也不像以前那么忠心耿耿,派去的使者屡屡被冷遇。</p>

更让她心寒的是,若是大清真的衰落下去,就算是她的娘家科尔沁蒙古,怕是也会为了利益反咬一口。</p>

她最清楚,在这草原与中原的博弈中,亲情从来都是最廉价的筹码。</p>

福临年纪还小,根本撑不起这风雨飘摇的江山。此次战事又折损了太多皇亲,皇太极留下的那些肱骨之臣所剩无几,如今这孩子能依靠的,似乎只有两黄旗的旧部和多尔衮了。</p>

可自从豪格战死后,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日益膨胀,那双看似恭敬的眼眸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野心</p>

或许,连多尔衮都不再像从前那般可靠了。</p>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太监的唱喏声:</p>

“摄政王到 ——”</p>

大玉儿连忙收回思绪,将佛珠攥在手心。多尔衮掀帘而入,一身玄色常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只是眉宇间的疲惫难以掩饰。</p>

他对着上首的母子二人深深一揖:“臣多尔衮,参见太后,参见皇上。”</p>

福临听到声音,立刻放下毛笔,从太监怀里挣出来,规规矩矩地站在案前,道:“皇叔免礼。”</p>

大玉儿的声音温和如昔,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王爷怎么这个时候来了?莫非…… 是出什么事情了?”</p>

她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近来每一次多尔衮的突然到访,带来的似乎都是坏消息。</p>

多尔衮直起身,神色凝重地回道:“回太后,明军已占领金州和复州,兵锋正盛,随时可能北犯盖州。”</p>

“什么?” 大玉儿手中的佛珠猛地一顿,一颗珠子从指间滑落,“啪嗒” 一声掉在金砖上,滚出老远。</p>

“金州和复州都丢了?可有应对之法?那两座城池是辽南的屏障,一旦盖州再失守了,盛京就直接暴露在明军的兵锋之下了。”</p>

多尔衮再次躬身,语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p>

“回太后、皇上,臣已下令盛京精锐和旗丁尽数驰援盖州,定要在那里挡住明军北上的脚步。”</p>

福临眨着懵懂的大眼睛,看着眼前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有些不明所以。</p>

他轻轻走到多尔衮身边,拉了拉多尔衮的衣袖:</p>

“那些明兵很厉害吗?比草原上的狼群还要厉害吗?”</p>

缓缓蹲下身,与福临平视,望着小皇帝那双清澈懵懂的眼眸,语气无比郑重:</p>

“皇上放心,大清气运正盛,八旗兵强马壮,没有人能伤到您分毫。”</p>

说罢,他直起身,转向大玉儿,脸上的温和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语气也郑重了几分:</p>

“要做最坏的打算。”</p>

大玉儿心惊:“没有任何把握么?”</p>

多尔衮郑重道:</p>

“太后,臣还有一秘密武器。</p>

从去年开始,臣便暗中派人去北方的深山密林里,抓捕了不少野女真。</p>

这些人常年在山林中狩猎生存,不仅熟悉地形,更是勇猛善战,个个都能以一当十,是一大不容小觑的战力。</p>

只是此事一直秘而不宣,从未让外界知晓。”</p>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p>

“如今明军接连拿下金州、复州,定然以为我大清经此大败,兵力早已空虚,防备定会松懈。正好可以让这些野女真上阵,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能扭转战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