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十二年到十五年,郑成功多次北伐南京,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转而出海将台岛作为根据地,继续抗清。</p>
随着郑成功元气大伤,无力给满清造成严重威胁,郑芝龙的 “利用价值” 急剧下降,反而因与郑成功的父子关系,被清朝视为 “通敌隐患”。</p>
苏克萨哈为了“严惩以震慑反清势力”,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于菜市口。</p>
想到这,崇祯暗自思忖:</p>
“历史上,郑芝龙对崇祯不过是对皇权名分的功利性利用。</p>
他手里那数十万水师和商丁,从来不是大明的海防力量,而是他垄断东洋贸易的武装商队。</p>
作为海盗出身、靠招安跻身官场的异类,他深知皇权是其合法性的来源。从五虎游击将军到南安伯,官爵的晋升为他垄断海贸提供了政治庇护。</p>
但这种敬畏中夹杂着强烈的防备:</p>
他始终将数十万水师和贸易网牢牢掌握在手中,军队、税收、商业网络自成体系,可见他从未真正臣服于皇权。</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而且,他从不怕崇祯的军事威慑,因为明朝水师早已腐朽,根本无力撼动他在东南海域的霸权,但他忌惮明廷给的名分。</p>
一旦被冠以叛贼之名,不仅会失去与官府贸易的便利,还可能引发内部势力的分裂。</p>
崇祯、弘光、隆武等帝赐的官位、爵位,于他而言不过是张便利贴,让他得以更体面地和红夷人讨价还价,更顺畅地在闽浙港口收水报,一旦触及核心利益,所谓的忠君”便成了随时可撕的废纸。</p>
面对气势汹汹的清军,他为了名分和利益选择降清,在他的算盘里,清廷的 “闽粤总督”比南明的缥缈许诺更实在。</p>
他以为凭借庞大的水师和贸易网,能与清廷达成和明廷一般的共生协议。</p>
他笃定投降比打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争更划算。</p>
他试图用商业逻辑应对政治斗争,却最终被权力的铁律吞噬。</p>
后世说他“商人逻辑压倒家国大义”倒是精准得可怕。</p>
他的二十万水师和贸易网,看似强大,实则缺乏意识形态的凝聚力。</p>
在 家国大义与商业利益的抉择中,保护贸易的水师没有坚持抗争的意志。”</p>
想到这,崇祯再次看向郑芝龙,见他满脸的“忠诚”,便抬手指了指身前那碟糟熘鱼片。</p>
侍立一旁的王相尧眼疾手快,赶紧端起玉碟,躬着身子快步走到郑芝龙父子桌前,轻手轻脚地放下。</p>
这是陛下的赐食,是无上的荣宠。</p>
郑氏父子一番感恩致辞后,崇祯目光落在郑成功身上,缓缓开口:</p>
“去年冬天,你奉旨率水师袭扰辽南半岛,打了建奴一个措手不及,斩获也不错,让建奴再不能无所顾忌的全军叩关了。”</p>
郑成功闻言心头一震,连忙起身垂首:</p>
“臣出兵时,陛下早已将入关的建奴打得全军覆没,建奴元气大伤,臣不过是借着陛下的余威,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在是锦上添花,当不起陛下如此夸赞。”</p>
“敢带快船闯冰海,可不是单凭天威。” 崇祯放下银筷,语气平淡却带着赞许:</p>
“冬季的辽南海域,冰棱如刀,风浪似虎,稍有不慎便是船毁人亡。你能在那样的天候击敌,这份对海战的熟稔,很不错。”</p>
郑成功脸颊微红,被天子这般点名夸赞,比得了金银赏赐更让他心头滚烫。他偷眼看父亲,见郑芝龙正满眼激动地望着自己,嘴唇抿得紧紧的,喉头微微滚动,显然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p>
他知道,武将的价值不在于财富,而在于能否得到君王的认可,能否在战场上为国效力。陛下此刻的赞许,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p>
他端起面前的酒杯躬身道:“犬子愚钝,全凭陛下运筹帷幄方能有微末之功。臣代犬子谢陛下隆恩!”</p>
他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p>
侍立在旁的王相尧看着郑芝龙的神色,心里惊道:</p>
【郑将军这是彻底归心了啊……陛下这恩威并施的手段,当真无人能及。】</p>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崇祯:30年不上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