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走后。</p>
桓阅之继续处理临州的饥荒灾情。</p>
他把手头上的粮食分配好,陆续发往临州各县。</p>
却还远远不够!</p>
他将来到灾区之后所有粮食来源和分配情况整理成账册,又发了一份给曜成帝。</p>
此举是为了让朝廷知道,接下来,全部的功劳都要算到桓阅之的头上。</p>
临州的现状是,粮仓已空,但是灾区百姓仍然嗷嗷待哺,情况严峻。</p>
但是,桓阅之自请一力包揽此事。</p>
不会问朝廷要粮银,亦不会问周边省府借调。</p>
曜成帝对此很满意。</p>
他先是在朝堂上宣布了临州的紧急状况。</p>
众臣不敢答话。</p>
那是个无底洞,谁都没有这个能力去补。</p>
包括景王在内。</p>
他现在打下了太子,心思全部放在了夺嫡上。</p>
临州那个地方,又不是边塞,又不受重视,还要他花钱出力。</p>
若是一直在那边赈灾,京城这边怎么办?</p>
太子已除,接下来,他要努力争取变成新储君。</p>
于是他极力推荐桓阅之全力处理灾区一事。</p>
不仅大赞桓阅之德心仁厚,还夸他沉稳大方,是解决临州问题的不二人选。</p>
曜成帝顺势下了圣旨,命桓阅之为临州赈灾主管钦差大臣。</p>
桓阅之只提了一个要求,便是借调泽州知县李山来临州赈灾。</p>
他事先问过李山,李山非常愿意帮忙。</p>
临州的治理班子本来就因贪腐全部被送往京城审查,非常缺人。</p>
李山管理泽州富有成效,朝廷欣然准许,命他暂代临州知府一职。</p>
李山临行前告知百姓,桓阅之在临州赈灾。</p>
泽州百姓得知此消息,纷纷捐赠物资。</p>
“王爷的事,就是我们泽州的事!”</p>
“不能让王爷一个人承受那么多!我们要帮王爷!”</p>
“王爷是活菩萨,又去帮人了!”</p>
“我们日子好过了,也要学王爷一样,去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p>
李山知道桓阅之肯定不愿意要百姓的东西,所以他自作主张替他收了。</p>
他评估了一下泽州当地的状况,确保泽州自己有足够的存粮。</p>
桓阅之叮嘱过他,泽州是要塞,必须留有战时军需和应付各种灾情的备粮。</p>
如今泽州已经不同往日,各种物资非常充足。</p>
李山列了一些临州可以用得上的物资,让百姓按清单捐赠。</p>
桓阅之带着人去迎他,却被他的物资车吓到。</p>
望不到头的马车骡车队,堆成山高的物资。</p>
“你怎么让百姓破费!本王说了,我有钱!不需要百姓的东西!”</p>
桓阅之有些生气。</p>
“王爷先别气!”</p>
李山一边擦汗,一边解释。</p>
“这都是咱们泽州百姓的心意。你看!”</p>
桓阅之才看到每个车上都拉了横幅。</p>
【助建康王爷赈灾!泽州为临州撑伞!】</p>
“王爷曾经说过,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p>
李山眼里泛泪。</p>
“当年您收留了泽州最穷那些人,为他们撑了伞。现在他们都好起来了,也想为临州的百姓撑一下伞。”</p>
桓阅之觉得自己鼻子泛酸。</p>
其实这是沈荔对他说过的话。</p>
原来是真的,爱是可以传递的。</p>
像他们这种孤立无援的人,只要互相取暖,是真的可以把对方从深渊里拉出来的。</p>
他呼了口气,开玩笑道。</p>
“临州许久未有雨,你这伞……怎么撑啊。”</p>
“日头太毒,也需撑伞的!” 李山说的,倒也有道理。</p>
“再说了,王爷心善,有王爷坐镇,临州很快就下雨了。”</p>
桓阅之不再反对,吩咐岩风去处理。</p>
“安排一下接收物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