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我见过你(1 / 2)

“姑娘,你没事吧?”</p>

李建设突然怔住,眼前的姑娘竟是娄晓娥,怎么会在这里?</p>

“姑娘,你没受伤吧?”</p>

缓过神来的李建设连忙关切地问,尽管确认自己并未碰到娄晓娥。</p>

“我见过你。”</p>

娄晓娥认真注视着眼前的男子。</p>

“我?我们什么时候见过?”</p>

李建设思索片刻,上一次见到娄晓娥,是在厂门口替人代领工资的时候。</p>

那时她坐在一辆小轿车里。</p>

虽然只对视了一眼,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竟还记得他的模样?</p>

“我也说不清。”</p>

娄晓娥皱眉道,“不过现在我没事,没被撞倒。</p>

你是轧钢厂的干部吗?”</p>

“不,我之前是这里的工人。”</p>

李建设有些歉意地说,“抱歉,我刚才分心了。</p>

如果没事的话,我先走了。”</p>

李建设不想招惹这个姑娘。</p>

娄家不仅是轧钢厂的大股东,还有其他产业。</p>

而他自己早在解放前就在厂里工作,甚至曾为娄家打工,连父亲也被剥削过,真是不堪回首的经历。</p>

娄家如此显眼,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是典型的资本大户,实在让人难以招架。</p>

即便能找到解决办法,也相当棘手,会影响他目前的生活状态。</p>

相比之下,陈雪茹赚的钱就够花了,完全无需担忧生计问题,而且这些收入都是合法所得,何乐而不为呢?</p>

“请等一下,您贵姓?我是娄晓娥。”</p>

娄晓娥剪着齐耳短发,依旧年轻,平时十指不沾阳 ,肌肤白皙干净。</p>

"我是李建设!"</p>

他微微一笑,跨上自行车离去。</p>

"李建设!"</p>

娄晓娥喃喃自语,呆立片刻后才朝办公楼走去。</p>

今天她随父亲来厂里办点事。</p>

行至楼梯间时,她忽然驻足,脑海中闪过一道回忆。</p>

这些年,她不止一次见到那个骑车经过的男人,有时近在咫尺,有时只是远观。</p>

从什刹海到北海公园,从大栅栏到前门大街,再到王府井、恭王府、长安街……</p>

记忆定格在很久以前,她坐在父亲车里,不经意望向窗外,正是那个男人骑车而过,模样竟和此刻一模一样。</p>

画面仿佛重叠,娄晓娥自己都被吓了一跳,这未免太过巧合。</p>

到达办公室后,她敲了敲门说道:"爸,我去车间看过啦。"</p>

"去看了就好,感觉如何?还愿意做工人吗?"</p>

娄父最近正为家中事务烦恼, 终于结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吃饭了。</p>

女儿渐渐长大,总得嫁人,但一时没找到合适对象,便打算让她进轧钢厂当工人。</p>

唯有工人阶级最可靠,连干部都不够保险。</p>

"爸,您知道李建设吗?"</p>

"李建设?这我当然清楚,你怎么对他感兴趣了?不行不行,他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好几个,他老婆也在厂里工作呢。"</p>

娄父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p>

从前或许不算什么,但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世道早已不同。</p>

"爸,您说的什么呀,我只是刚才碰巧遇见他,有些好奇罢了。"</p>

娄晓娥有些不满,难道随便问问就成了钟情?</p>

"你好奇很正常,李建设的经历挺传奇……"</p>

于是娄父讲起他所知的一些事情。</p>

娄晓娥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轧钢厂还有这样的人物?</p>

"娥子,我刚跟杨厂长聊了几句,李建设毕业后很可能回厂担任领导职务,要是你能跟他交个朋友也好。"</p>

娄父深感危机四伏,灾荒时期就已暗中谋划转型,居安思危,然而他们家挂着资本家的帽子,更需要人脉维系生存。</p>

“嗯,我打算进厂工作,做一名工人。”</p>

“好啊,这件事我去找杨厂长安排!”</p>

娄父这样做是为了给女儿留条后路,即便将来自己遭遇不测,女儿有了工人身份也会相对安全,若能再找个厂里的女婿就更理想了。</p>

……</p>

李建设这段时间去了趟图书馆,归还了五本书,又借了六本。</p>

这些年来,他通过频繁借阅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p>

中午赶到学校,在食堂简单用餐后,再次利用图书馆的机会积累借阅记录。</p>

此外,他还抽空去了勤工俭学社和学生会外联部露了个面,事情就这么解决了。</p>

近来,他专注于研究黄豆(即大豆)的种植技术。</p>

当初因某次机缘巧合获得农业大师称号,但一直未有机会施展才华。</p>

系统奖励的超级市场中,大米、白面、玉米等都无法作为种子保存,但有些作物可以直接用作种源,比如黄豆便是其中佼佼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