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在班上宣布:“同学们,沈春林刚才犯错,班委职务已被取消,由何雨水接任。</p>
希望大家以此为鉴,专心学习,无论出身如何,学习才是首位,老师一视同仁。”</p>
此话一出,李建设有些愣住,不会吧,他那三十斤粮票影响这么大?他不过是正常送礼,没想过争小胖子的位置啊!</p>
小胖子沈春林哭了起来,低头坐在座位上不语,心中满是委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前初中时大家不都这样吗,一包手套不算什么,他爸厂里发劳保都要攒几个月才能攒出一包呢。</p>
正式开课后,座位未变,暂时就这样继续上课。</p>
一节数学课结束,李建设有些 ,内容很简单,学起来轻松无比,毫无难度。</p>
感觉上,授课内容有种化繁为简的效果。</p>
例如,二十这个数字,如今称作双数,而在后世的小学教材里却叫合数,且包含六个因数。</p>
后世的数学教育愈演愈烈,起初将高年级知识下放至低年级,越学越难;后来调无可调,便转向第二种策略——通过阐述题,让数学题必须借助语文方式解答。</p>
再后来,干脆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原本一步可解的题目硬是拆分成三步,真是……</p>
此刻翻阅课本,李建设重拾学习的乐趣,不用费太多脑子就能成为学霸。</p>
“叮铃铃!”</p>
直至下课铃响,李建设才回过神来,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决定课间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再回来。</p>
“快点,我早上忘记和面了,时间不够了。”</p>
“我没事,早上已经把红薯泡好了,捏一下就能吃。”</p>
几个同学听到铃声便站起冲出教室。</p>
“雨水,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就加餐了吗?”</p>
李建设疑惑不解,距离午饭时间还早呢。</p>
“哦,他们是农村来的学生,没有粮票,得去锅炉房蒸馍馍。”</p>
何雨水正专心做笔记,准备给李建设多抄一份。</p>
“走,去看看。”</p>
李建设恍然大悟,他知道农村学生自带口粮,但从未见过,正好奇不已。</p>
“李哥哥,我正在帮你记笔记呢。”</p>
何雨水心想这种事有什么好看的,不如抓紧时间复习,不然怎么考上大学呢?</p>
“呃,那我去叫别人去。”</p>
李建设站起来喊道,“张淑琴,过来一下,带我去锅炉房。”</p>
“好咧!”</p>
虎妞张淑琴正在写字,听见声音立刻放下笔,从小座位上小跑过来。</p>
李建设接着喊:“春林,有空没?一起去吧。”</p>
“你喊我?”</p>
小胖子愣住了,不对啊,他们可是竞争对手呢,而且他才刚被班主任批评,丢了班委职位,现在怎么还能喊他?</p>
“走吧!”李建设毫无尴尬之意,更何况一个没吃过亏的小胖子根本构不成威胁。</p>
“嗯!好!”小胖子急忙起身。</p>
三人出了教室,直奔锅炉房,却都迷了路,不住校的他们都有粮票。</p>
不过这不算问题,看到有人提着饭盒,跟着就行。</p>
到了才发现锅炉房在食堂旁,与澡堂相对,是专为住校生烧洗澡水和开水的地方。</p>
此刻这里十分热闹,聚集了许多农村学生,有的提饭盒,有的拿大碗。</p>
锅炉房内有一长台,旁边站位大叔,学生放饭盒或碗上去交一分钱。</p>
饭盒里装着窝头或黑馍,这是学生的自带干粮,送至锅炉房加工。</p>
旁边还有水槽和平台,不少学生正匆忙往饭盒里加面。</p>
所用材料多种多样,最好的是灰面,即全麦粉,其实比玉米面好。</p>
也有带米的,加水和米蒸熟便成米饭,这是家境较好的学生。</p>
较差的是常见粗粮,如玉米、高粱、红薯等。</p>
最次的有红芋、荞粉,普通黑馍是荞麦做的,后世用来泡茶的苦荞也是荞麦的一种,泡茶味道不错,直接吃却难以下咽。</p>
不过后世荞麦算是好东西,粗粮里的佳品,有些人就喜欢这个味儿。</p>
李建设走近一看,见有学生捏菜团子,是不知啥叶子掺了些粉末,加水揉成团放在碗底。</p>
他摇头轻叹,心情复杂,瞥见一口大锅烧煤冒热气,上头有大蒸格。</p>
到时候饭盒会摆在上面,到午饭时分,学生自取。</p>
每天如此,日复一日。</p>
回到教室后,他忽然觉得读书变得重要起来。</p>
并非因为贫穷而读书,可有时恰恰是因为贫穷才让人读书。</p>
到了饭点,班上的同学纷纷端着饭盒涌向食堂,而没有饭盒的人则去锅炉房打饭,数量不多,一个班也就几个。</p>
“李哥,你的饭盒呢?快点走吧,晚了就没好菜了。”</p>
何雨水从书包里取出饭盒催促着。</p>
李建设入乡随俗,也拿出饭盒,跟随何雨水和张淑琴前往食堂。</p>
“李哥,我们走这边。”</p>
“好!”</p>
尽管李建设脑海中还留存着初中时的记忆,但那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情况与现在截然不同,当时连粮票都没有。</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