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偷偷捐款(2 / 2)

“行,明白就好,那我们分头行动吧。”</p>

李建设亲了小老婆一下,便离开了。</p>

起初,李建设在小酒馆附近的便民食堂现身,随后提拔范金有担任临时救灾小组长。</p>

不出事则功归范金有,出了事则由他背黑锅。</p>

接着,李建设前往街道办事处,无需找主任,直接向仍任职街道干部的王启年打听情况。</p>

半小时后,他查看灾民登记本,选定了一处偏远且受灾严重的地点,这里几乎颗粒无收,将其作为伪造地址。</p>

随后,他编造了姓名和年龄,便完成了所有步骤,无需涉及家庭成员数量、学历或身份证信息等内容。</p>

实际上,这并不复杂,因为京城的结婚证只需填写姓名和年龄即可,部分地方还会补充籍贯或现住址。</p>

不过上户口时需要更详细的信息。</p>

他伪造具体地址是为了给梁拉娣对外声称,仅作关系证明之用。</p>

这一信息被悄然记录下来,但还需等待时机成熟,待灾民陆续返乡时再办理相关手续。</p>

“咦,李建设,你怎么在这里?”忽然,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出现了。</p>

“老关,你跑到街道办事处来做什么?”</p>

李建设正准备离开街道办事处时遇到了关山,这位老人精明过人,早让儿子移民国外,家中还藏有古董。</p>

他自封为“九门提督”,每日逍遥自在,看似无害。</p>

“我是来询问工作事宜的。”</p>

关山有些不好意思,两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彼此的想法。</p>

“明白了,你继续问吧,我要走了。”</p>

李建设心想,都五十多岁了,作为前朝遗老,还出来上班干什么?不过是装穷罢了,说不定六十岁后还能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p>

……</p>

很快到了九月底,大舅子秦光明的妻子诞下一子,母子平安。</p>

恰逢建国十周年,更是喜上加喜。</p>

李建设递出一个装有两百元的红包,又一次展示了他雄厚的经济实力。</p>

“淮茹,你带关响住这边三天,我在水泵厂还有事情,就不陪你了。”</p>

今年国庆节恰逢周四,放两天假后与周日调休凑成三天假期,实属难得,毕竟春节也只有三天,这已算长假。</p>

“好的,记得按时吃饭哦。”</p>

秦淮茹隐约察觉到此事另有隐情,却未多问。</p>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p>

他的行程安排紧密,第一天去了陈雪茹家,趁着国庆热闹,便在陈家住了一天,晚上还带着儿子同床而眠。</p>

第二天,他来到小院,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梁拉娣,两人许久未见。</p>

“哥,你来啦!”梁拉娣见到李建设,喜笑颜开。</p>

“嗯!”</p>

进门后,李建设先锁好门,接着将人抱进屋内……</p>

“拉娣,这事我们这样处理……”</p>

他提出一个计划,即虚构灾民身份领证,这样梁拉娣就能顺利生育。</p>

否则年纪渐长,被称老姑娘也不好。</p>

此外,没有孩子的女人在这个时代更难找到寄托。</p>

“哥,我听你的。</p>

我会回村里找族叔帮忙办证。”</p>

梁拉娣虽觉此事稍显奇怪,但总比未婚生子强,她确实想要个孩子。</p>

“哥,我二姑可能瞒不住,她之前来过这里,知道我住在你这儿。”</p>

李建设拿起烟盒又放下,说道:“你二姑梁医生那边不用操心,即便发现什么,她也不会对外讲。</p>

拉娣,我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两个是儿子,我还想要个女儿呢。”</p>

“嗯!”</p>

梁拉娣其实更想要儿子,但这由不得自己,她明白只能接受命运,无论儿女。</p>

午后,李建设起身,饿得不行。</p>

梁拉娣早已备好饭菜,于是两人开始用餐。</p>

“哥,你为什么不再轧钢厂工作了?”梁拉娣最近才听说此事,此前并不知情。</p>

“过几年我会回去的,现在不能待在轧钢厂,吃空饷对我不利。”</p>

李建设并未过多解释,他在水泵厂负责技术研发工作,领取津贴、计算工龄和职位都没有问题。</p>

几年后东山再起也挺好,目前还能趁着青春末尾享受闲适生活。</p>

“拉娣,你家里的状况如何?”</p>

他只去过一次丰台,不能再去了,否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传闻。</p>

“家里还好,只能吃食堂,没什么余粮。</p>

你送来的粮食我没吃完,悄悄分给家里几次,帮了大忙。”</p>

梁拉娣于1953年底进厂,至今已有六年,是一名焊工。</p>

轧钢厂规模较大,若技术过关,在进厂第五年晋升为二级工的概率很高。</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