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妈妈不饿(2 / 2)

中院里,棒梗刚吃完饭出来。</p>

“哦,我家没吃肉,我吃的是蔬菜,也很香。”</p>

小关响的话让几个洗碗的大妈摇头叹息,这年月生活艰难,连李建设一家也开始过紧日子了。</p>

贾家竟能吃肉,实在不合常理,为何未被噎死或喝水呛死?</p>

“李建设,先休息会儿。”</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许大茂刚从春燕娘家回来,照例去看望外孙。</p>

“大茂,吃饭没?没吃的话,我这儿还有窝头。”</p>

李建设坐在院里乘凉,饭后需要消食,稍后再出门散步。</p>

“吃过了。</p>

今儿我二叔二婶也来了,抱着小红星舍不得放手。”</p>

提到此事,许大茂满脸自豪,儿子真是给他长脸。</p>

“这挺好啊!”</p>

小红星已大半年没见,李建设也有些想念。</p>

“对了,李建设,我二叔要调到宣武门那边的义利食品厂,就是做高档苏打饼干和果子面包的那个厂。”</p>

许大茂开始炫耀,以后家里不愁买不到这些好东西。</p>

“义利食品厂我知道,就在宣武门外,靠近广安门附近,离前门大街也不远。”</p>

李建设确实熟悉,位置在他家三进大院后方。</p>

至于义利,他印象最深的是《正阳门下》里的韩春明,回城后曾在此工作。</p>

“没错,我二叔回去当厂长,这是镀金,说不定能升到二商局。”</p>

许大茂提到的二商局,下属四个糕点厂、五个食品厂、一个豆制品厂、一个干果厂和一个汽水厂。</p>

而一商局负责服装,有九个服装厂。</p>

粮油总公司717归商业局管,涉及衣食两大领域。</p>

“这的确不错!”</p>

李建设点头,他对二商局有印象,信远斋被公私合营后成立的新厂挂靠其下。</p>

但无妨,他并未签署授权合同,是陈雪茹代签的,日后恢复经营时会重振信远斋。</p>

“确实不错,要不是习惯轧钢厂,我都想调到义利宣传科了。”</p>

许大茂确实动过离开轧钢厂的念头,但那里既能捞油水又能收礼,实在舍不得。</p>

“我已经习惯了。”李建设微微一笑,对轧钢厂仍有感情,毕竟青春都洒在那里,这辈子都割舍不下。</p>

聊了几句,许大茂转身回去收拾屋子。</p>

秦淮茹忙完家务后,便和李建设一起外出找孩子。</p>

……</p>

第二天上午,李建设睡到自然醒,开始清点购货凭证,其中有往年也有今年的记录。</p>

比如五六年间,只限购猪肉;</p>

前年又限制了牛羊肉、猪下水,还有鸡蛋、鱼和鸡;</p>

去年放开鱼的限购,因为多了冻货,在副食店专门售卖;</p>

今年白糖限购,鸡不再限购,鸭肉则依旧安全。</p>

每年政策都在调整,依据市场需求而定。</p>

还有,若是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某种商品,自然也不限,否则凭证上标明数量,还需额外调配货源。</p>

像花生和瓜子,今年已经不敢指望,完全没货;芝麻酱每户过节只能买一两,仅够尝鲜;茶叶也限购,每户一两,单身汉只有两钱(十克),这是一整年的配额,你能想象吗?</p>

这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p>

回过神来,洗漱完毕后,他赶去粮站。</p>

今天是二十七号,可以购买下月的粮食。</p>

之前因阎埠贵换了白面,家中快没玉米面了,关响和京茹也要断粗粮了。</p>

“同志,下月定量不变,下下月会有变动,具体表格在这里,请您看看。”粮站工作人员指着墙上刚贴出的通知说。</p>

“哎呀,看来是涨了啊。”李建设仔细一看,上面列了八个档次的定量划分,大致对应农村的八级口粮标准。</p>

他是第三类轻劳动力,原定量三十六斤,上月二十五斤,现涨到二十七斤;阎埠贵是脑力劳动者,属第四类,所有公私合营店员都归此类,甚至比不上某些第五类大中学生的定量。</p>

此时,普通居民的定量从十九斤半上调至二十一斤,每人每天终于能分到七两主食,但退休的老年人仍维持在十八斤。</p>

接下来便是婴儿、少儿及儿童的配额调整。</p>

十月来临,关响满六岁,朝阳三岁,他们的定量都将提升一个等级,这无疑是个好消息。</p>

“同志,请问一下,为何粮食减产,定量却增加了?”李建设提出了疑问,这种情况不合常理,更何况红薯还未上市。</p>

“情况是这样的,秋收结果超出预期,定量因此上调了半成,听说抽水泵功不可没。</p>

这个月的粮食你先领走,下个月的粮票可以省下来。</p>

到了十月下旬,一斤粗粮票能换五斤红薯,细粮票则可换十斤,每户总计能换五十斤呢。”</p>

粮站的工作人员认识李建设,每次见面都会递上香烟,有时还会塞几颗糖果,真是位热心的好同志。</p>

李建设点头致谢,又问道:“那单身人士和多人口家庭怎么办?”</p>

工作人员急忙回答:“单身人士限购十斤,超过十人的家庭可换一百斤红薯。”</p>

“我明白了,谢谢。”李建设随后领取了八月份的定量粮票,同时也预留了一些,毕竟他偶尔会在外用餐,还需给秦淮茹留下中午在食堂使用的粮票。</p>

灾年之下,大家都得节俭度日,熬过今年,接下来还有两年,好日子就在前方。</p>

回到家后,他叫来秦京茹嘱咐几句。</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