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设,我能用十八斤面票换玉米面吗?我家这个月的粮食不够吃。”</p>
又有大妈刷新了标准,直接达到了一个轧钢工人的配额。</p>
“没问题,下午我去趟市场,买回玉米面。”</p>
别人到了二十多号,粮食很难买到,但他无所谓,自家种地,直接从奖励菜场取就行。</p>
去趟菜场如果没有玉米面,确实得跑一趟。</p>
手里票多了,就能凑齐成套的,即三种面额都有,俗称开门票,未来能卖到一万元。</p>
近日花费两块二毛钱,或换算成二十二斤玉米面,未来增值潜力巨大。</p>
此刻,李建设手中握着五十斤面粉票,心情愉悦。</p>
这意味着家中白面供应充足,再也不会被家人责备。</p>
大茂那里还有十斤白面票,他本打算收工后回家休息等待开饭。</p>
忽然接到一笔大单——三大妈提出要换四十六斤玉米面。</p>
“什么?四十六斤?三大妈,您是不是太狠了?家里难道不要过日子了吗?”李建设一脸震惊。</p>
三大妈此举简直疯狂,三大爷手里仅剩十四斤白面票,全家六口人每日只能分到四两多点。</p>
即便有玉米面等杂粮支撑,不至于挨饿,但这样的生活状态无异于普通农户。</p>
“怎么不过日子了?三大爷还有票呢,勉强可以混着吃混合面。”</p>
三大妈打定主意是为了赚钱。</p>
少用些白面,却能赚到四块六毛,一年下来就是五十五块二毛,三年就能攒下一架自行车,这笔买卖太划算。</p>
“成交!”李建设迅速行动,因为若等到十二月,甚至年后,白面票的价格可能翻倍,涨至两毛。</p>
若有人胆子够大,直接倾尽所有资金操作,短短两三个月内便能获利翻倍。</p>
但风险同样存在,粮食管控严格,一旦被发现投机倒把,后果严重。</p>
所以他决定在院里小批量交易,既能获利又安全。</p>
毕竟,如果不这样做,阎埠贵说不定会降低标准,拿面粉票换红薯,天哪,这还让人怎么吃得下去!</p>
“哎呀!”三大妈赶紧掏出刚拿到手的面粉票。</p>
李建设快速付款,顺利完成交易,随即返回家中。</p>
他已经成功换得九十八斤,接近百斤的数量过于显眼。</p>
“这小子真有钱,随便一掏就是十来块。”</p>
“没错,他买的是高价粮,相当于花两毛八买白面吃。”</p>
“谁让他肠胃不好,吃不了粗粮呢。”</p>
贾东旭听闻此言,眼中泛红。</p>
他也渴望每日享用细粮。</p>
很快,回到工厂上班后,午餐便能在食堂享用白面,想想都觉得幸福。</p>
第二三〇章 李贾阎许秦,各怀心思</p>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四,阴天。</p>
清晨,李建设来到院子的水槽旁,打开水龙头,用凉水洗了把脸,顿时精神了不少。</p>
今天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下午他约了小妾去做孕检,预产期就在元旦前后,已经很近了。</p>
“李建设,早啊!”许大茂自从靠父母资助买了一辆自行车后,最近变得格外自信,但一想起那件事便又没了底气。</p>
“早。”李建设简单回应了一声,今天准备和两个朋友一起去工厂。</p>
“那个,之前提到的事,别忘了。”许大茂压低声音,这事得保密。</p>
“忘不了,等我找个周二,梁医生休息那天,只有春燕一个病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多方便。”</p>
他最近太忙,等闲下来再说。</p>
“这样挺好。”许大茂很满意,花的钱没白费。</p>
“一会儿一起走,我也要去厂里办点事。”</p>
李建设拿起牙刷开始刷牙。</p>
许大茂也拿起牙刷,这是学来的习惯,笑着问:“你去厂里做什么?是不是贾东旭的事情?”</p>
“跟他没关系,我去领票,顺便给我小舅子送些过去,真是忙死了,呸!”</p>
李建设吐了口唾沫,不是针对朋友。</p>
“行,一起走吧,我也有自行车。”</p>
许大茂咧嘴一笑,接着用力刷牙,至少在这方面,他比李建设更卖力。</p>
早饭后,秦母去送小京茹,她要和院里的大妈一起去,于是分头出发。</p>
李建设快步走到中院,拦下傻柱,让他当车夫。</p>
“我帮你驮着,没问题吧?”</p>
傻柱接过自行车,将网兜挂在上面,感觉不错。</p>
许大茂随后出来,刚停下自行车,赶忙将卷起的袖子放下,刚刚洗完碗。</p>
三个人,两辆自行车,从院子里经过,这让坐在屋里的贾东旭满是羡慕。</p>
“东旭,别再看了,说不定明天你又能成为工人了呢。”</p>
陈碧华踩着缝纫机,忙着给棒梗缝新的尿布。</p>
“唉!”贾东旭放下窗帘说道,“他们肯定会选我的,我师傅的大爷会帮忙说话的。</p>
刚才看见李建设似乎也要进厂,大概也是去领面粉票的,应该也会帮我美言几句吧。”</p>
“嗯,李大哥人挺好。”</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