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买菜不是精打细算,都想占点便宜,这与品行无关,只关乎修养。</p>
“京茹,想吃啥,告诉姐夫。”</p>
“谢谢姐夫!”</p>
小京茹在菜场看得眼花缭乱,城里真是肉多,她以后一定要留在城里住。</p>
李建设琢磨了一番,还是决定包饺子充饥,毕竟好饭不怕晚。</p>
恰好瞧见有韭菜,这馅料也够香。</p>
“姐夫,我想吃那个。”小京茹指着前方卖米糕的摊位。</p>
“行,买几个吧。”李建设推着车过去,发现是做铁盒米糕的,将调配好的米浆倒入铁盒,封好后放在炉子上烤制,每个六分钱,因为里面刷了油。</p>
“拿四个,一个给她尝,剩下三个包起来。”</p>
“好咧,大哥!”</p>
中年妇女手脚麻利地装米糕,看来这是个大客户。</p>
付完钱后,李建设让小京茹先吃着,自己再去采购包饺子所需的材料。</p>
还有一些东西虽想买,但自己不会做就没买。</p>
等媳妇下班回来已经很晚,于是决定放弃额外采购,下次想吃直接下馆子就好。</p>
走出菜市场,正准备把小京茹抱上自行车时,忽然看见门口似乎站着于家姐妹。</p>
年前他也来这个菜市场买菜,那时就遇见过这两个姑娘。</p>
小京茹察觉到两个女孩盯着她手中的米糕,骄傲地咬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p>
李建设无奈地问道:“两位小妹,还认识叔叔吗?”</p>
“叔叔?啊,想起来了,就是那位送果脯的叔叔。”小海棠立刻想起了那名字就叫海棠的果脯。</p>
姐姐于莉也反应过来,“叔叔,上次是我们误会您了。”</p>
“好了,现在知道叔叔是好人了吧。”</p>
这里还有热腾腾的米糕,每人一个。</p>
李建设从布袋里取出两个包着的米糕,虽然没有塑料袋稍显麻烦,但更环保。</p>
最后一个米糕留给自己媳妇试试,相当于送出去两个。</p>
“谢谢叔叔!”</p>
小海棠接过米糕,她最喜欢吃了。</p>
于莉犹豫片刻,也道谢:“谢谢叔叔。”</p>
“快吃吧!你们妈妈呢?又把你们丢这儿了?”</p>
李建设心想于家妈妈胆子真不小,每次买菜都把女儿放门口,也不怕碰上坏人。</p>
实际上不用怕,拐子通常只盯男孩,女孩被视为累赘,生多了就送人,城乡皆如此。</p>
如今的时代,除非独生女或家庭条件特别优渥,否则没人会将女儿捧得那么珍贵。</p>
"妈妈去胡同那边买菜了,让我们在这儿等她。</p>
叔叔,你给的米糕真美味。"</p>
于海棠口齿伶俐。</p>
"嗯,小丫头,你叫什么名字?给叔叔报个名,下次遇见还能请你吃好吃的。"</p>
他始终不确定是不是于家姐妹,现在该有个答案了吧。</p>
"叔叔,我是于海棠,这是我姐姐于莉。"</p>
"嗯,记住了,叔叔先走了,改天再见。"</p>
李建设满足了好奇心,确实是于家姐妹,那便告辞了。</p>
"叔叔再见!"</p>
于海棠挥手告别,白得了米糕,心里欢喜得很。</p>
……</p>
片刻后,小京茹才问:"姐夫,你怎么把米糕送给别人啦?"</p>
"那是我认识的人,就两个米糕,你还介意啊?先回去把肉菜收好,中午带你去吃大肉面。</p>
下午陪你姐夫钓鱼,晚上接你姐姐下班回家包饺子、炖鱼汤喝,迟早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p>
李建设确实怕这种情况发生,所以特意准备了荤素搭配。</p>
"姐夫,你对我真好,我要永远跟着你。"</p>
小京茹童言无忌,哪里知道一辈子有多久,反正还远着呢。</p>
"那你可就想得太美了!"</p>
李建设这里不留闲人,京茹还小可以暂且留着,长大后若不能帮忙干活,就得送走。</p>
小京茹噘着嘴,只是一时幻想罢了。</p>
很快回到四合院,他把买来的食材放在厨房通风的地方,新鲜肉当天不会坏。</p>
但如果要过夜就得提前煮熟,或者用冷水浸泡,总有办法保存。</p>
再次出来时,小京茹已经拿出两根鱼竿和椅子之类的东西。</p>
也没忘记带上他的《我这一辈子》这本书。</p>
这本书是老舍所写,现在看来无妨,但将来可能会有问题。</p>
他很喜欢老舍的《茶馆》和《骆驼祥子》。</p>
同在京城,或许有机会能帮上忙,让老舍也能说一句:"什刹海水深千尺,不及建设救我情?"</p>
回过神时,人已在中院。</p>
刚站定,便见贾张氏掀开帘子冲出来。</p>
“李建设,你来得正好,帮我劝劝东旭。</p>
他现在在家什么都不做,成天躺着睡觉,中午还非要点白面吃,我哪有钱买给他。”</p>
贾张氏几乎要哭出来了,原以为儿媳能帮忙分担,可现在看来,情况比想象中糟糕得多,儿子完全变了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