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刘海中立刻接话:“这说明贾张氏品德有问题,她有儿女,病了一天居然没人管,必须严肃处理。”</p>
这二大爷觉得院里应该有事发生,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管理能力。</p>
易中海脸色微沉,急忙说道:“老刘,别急着下结论。</p>
东旭要上班,东旭媳妇今天去孕检,回来还要去挑布料做衣服。</p>
我觉得这事反映了邻里间的互助还不够,大家都想想,怎么避免类似的事再次发生。”</p>
李建设低声问道:“贾张氏真的晕了吗?吃白面怎么会出这么大的问题?”</p>
“是真的晕了,你没见到,孙二娘打了她好几巴掌都没让她清醒过来。</p>
最后还是几个大妈一起把她抬出来的,真是挺重的,要是没有板车,真可能送不到医院。”</p>
陈大嫂说起这件事时脸上毫无同情,反而憋着笑意。</p>
“会不会是红薯发霉了?”</p>
李建设大胆推测,因为冬天储存红薯不能受冻,否则会变质,即使放在地窖里也会有霉味,而贾张氏吃的正是过冬的红薯。</p>
"或许吧!不过咱们先把人送到医院,再通知贾东旭也不迟。"</p>
几位大妈精明得很,不然怎么会等着垫钱?贾张氏看病可是半价的。</p>
易中海见大家低声议论却没人表态,有些尴尬。</p>
"乡亲们,咱们院子里敬老爱老的传统不能丢。</p>
我觉得邻里间应该多互相帮助"</p>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喊道:"老大爷,您不是说贾张氏有儿子儿媳吗?让我们这些外人怎么帮忙?"</p>
"对啊,各人管好自家的事就好。</p>
这院子里就老太太一个孤寡老人,不是一大爷你在帮吗?我们也都会照顾她的。"</p>
"贾东旭一大早知道母亲病了,也没见他做什么。"</p>
众人纷纷反对,担心帮忙反而成了累赘。</p>
许大茂突然大声说道:"今天早上我在胡同碰到贾东旭,听他说他母亲是在偷懒装病呢。</p>
听听,这话说得合理吗?"</p>
此言一出,邻居们议论纷纷,觉得贾东旭的人品确实有问题。</p>
许大茂得意地站着,终于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p>
李建设看到这一幕,心中暗想,大茂进步不小。</p>
易中海见场面混乱,老阎和老刘都不表态,无奈之下喊道:"李建设,你说说这事该怎么办?"</p>
众人一听提到李建设,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关键时刻还得靠他。</p>
阎埠贵高兴地招手:"李建设,过来坐我这儿,你脑筋灵活,给想想办法。"</p>
</p>
李建设不想插手这事儿,感觉易中海又想讲道理,就像电视剧里维护傻柱偷鸡一样,不想让贾东旭陷入道德争议。</p>
但这也好,院子的养老还是要靠东旭兄弟,而且易中海属于那种不退休就不缴费的类型。</p>
等到易中海真的退休,他的退休金也就六十元左右,在他穿越前也就涨到六千多。</p>
除非易中海立刻付钱,否则将来养老的问题谁吃亏还不一定,说不定熬不到像贾张氏那样长寿。</p>
思索中,李建设已走到阎埠贵身旁坐下,颇有几分大院里“四大爷”的派头。"咳咳……那我来说几句。</p>
刚才我在楼下跟陈大嫂聊起,贾张氏的病其实和饮食有关,八成是因为吃了发霉的红薯。</p>
东旭中午在食堂吃饭,偶尔也出去吃馆子,陈碧华从小到大都吃这个,有了抗性,所以他们都没事。”</p>
众人点头,却也有些懵,这不是说互相帮忙吗?怎么一下子被带偏到“四五零”去了。</p>
“李建设,你说说,怎么避免这种事?”阎埠贵推了推眼镜,他叫李建设上来就知道这小子不会顺着易中海的意思。</p>
“很简单!”李建设笑道,“大家都知道我有胃病,久病成医,对食物有没有毒很了解。</p>
我建议明天周日,由我带三位大爷挨家挨户检查,从食物到卫生,全都查一遍,任何可能致病的东西都不能留下。</p>
我亲自带走,三大爷监督销毁,防止再发生贾张氏那样的事。”</p>
“我同意!”阎埠贵立刻表态,他知道李建设肯定又想趁机占便宜。</p>
“这不太妥吧,让李建设检查,这不是引狼入室……”</p>
许大茂觉得这事不对劲,还是继续讨论贾东旭的道德问题要紧。</p>
“用不着,我家没发霉的东西,卫生也没问题。”</p>
中院有住户愣住了,这检查比互相帮忙麻烦多了。</p>
“我家有两个厨师,还需要你李建设来检查?”</p>
傻柱不服气,他家虽然乱了点,但不至于这么慌。</p>
住户们开始议论,人人自危,担心李建设上门不只是检查那么简单。</p>
李建设转头对易中海说道:“一大爷,你怎么看?要不要把东旭叫回来,让他和大茂当面对质,问问为什么不管生病卧床的母亲,反而去找街道的人主持公道?”</p>
易中海脸色骤变,“东旭还在医院照料他母亲,此事需从根本上解决。</p>
大家都静一静,听李建设的建议,明天一早就对各家开展饮食卫生检查。</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就这么定了,散会。”</p>
谁料李建设突然开口:“明早我可能起不来,不如现在就开始吧。</p>
先查中院,这里住户最多,问题也最突出。”</p>
“哦,我家炉子上还煮着水,得先回去了。”陈大嫂提着板凳匆匆离开,担心家里的好东西被翻出来。</p>
“我家孩子在哭闹,我也先回去。”孙二娘连凳子都没拿,直接跑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