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小事,咱们是一家人嘛。</p>
不过光明必须分户,否则他才十七岁,没法租赁院子。</p>
今天下午就在村里办好手续。"</p>
他事先已经仔细规划好了,现在把这些事情一一交代清楚。</p>
"这是理所应当的,吃过饭就找村里的人来写证明,按手印。"</p>
如今分户很简单,只需请村里人帮忙,手写三份证明,按手印,或者加盖私人印章,当事人各自保留一份,村里存档一份即可。</p>
分户后就可以申请宅基地建房,通常这地要么是自家土地,要么是在原有房屋旁扩建。</p>
如果秦光明进城工作,分户就容易多了,只需将户头分出去,成为新的户主就行。</p>
"爸,等光明在城里站稳脚跟,您和妈,还有光友也搬来城里住。</p>
我会把中院租给你们,这只是形式上的安排。</p>
以后妈可以帮我带孩子,光友转到城里读书。</p>
我会给您找个临时工的工作先干着,说不定以后能转正。</p>
咱们一家人以后都在城里生活,我上面没人帮忙,你们都来支持我。"</p>
李建设带着两份合同而来,目的是把老秦家彻底绑定。</p>
现在流行家族企业,亲戚越多,号召力越强,机会也就越大。</p>
毕竟欠亲戚的钱总比欠外人的风险小。</p>
"哎呀,咱们全家都要进城啦!"</p>
秦长春既惊讶又兴奋,这简直是莫大的荣耀。</p>
"没错,都去!"</p>
李建设的肯定答复让秦家二叔和三叔羡慕不已,大哥家真是发达了,有这么一个好女儿,全家都能进城享福。</p>
"这不会给你添麻烦吧?"</p>
秦长春其实很想去,他还年轻,能适应城市的繁华。</p>
"怎么会添麻烦呢?我的三进大院本来就空着,之前家具都处理掉了。</p>
我那两个舅舅以前抽大烟败光家产,那些旧家具总觉得不吉利,所以都卖了,以后再找人做新的。"</p>
这个理由说得通,当时缺钱,不卖家具连彩礼都凑不出来。</p>
那时候保住房子的办法和现在也不一样。</p>
“女婿啊,要是想打家具,就去找你三叔吧。</p>
他是个好木匠,手艺一流。</p>
当年咱爹对咱们三兄弟各有安排:我去了私塾,可惜没天赋,没学出什么名堂;二弟跟人学耕田,养牛耕地样样精通;你三叔学了木匠手艺,师从名师,技艺超群。</p>
不过现在山林归集体管理了,自家门前的树也不能随便砍,得登记缴费,每棵两分钱。</p>
村里没什么好木材,他平时就给集体做一些风车和农具,手艺一直没丢。”</p>
秦长春提起这段往事,脸上泛起一丝红晕。</p>
当初父亲对他期望很高,恨不得什么都替他包办,结果他不仅一事无成,还把家境拖累得愈发艰难。</p>
三叔秦长青接过话头:“姑爷,给你打家具不收钱,只要管顿饭就行。”</p>
二叔秦长虹也不甘示弱:“姑爷爱吃鸡,我家再多养几只,攒够鸡蛋就送过去,家里还有两只老母鸡,下午就给你抓过来。”</p>
“二叔、三叔,你们真是太客气了。</p>
等我和父母、光明、光友在城里站稳脚跟再说。</p>
将来有机会,我会想办法让你们两家也进城。”</p>
李建设听出了“供养”的深意。</p>
老秦家在村里的亲戚多达四五十人,加上那些沾亲带故的更多……</p>
京城九大城门中,东直门专司进城运木。</p>
原剧中,阎解放就是从东直门外偷木材,在院里放着备用。</p>
阎家要弄些上等木材并不难,东直门外就有木材厂,位于三里屯附近。</p>
先用普通家具过渡,以后再添置值钱的古董家具摆设。</p>
“开饭啦!”秦淮茹吆喝着,光明和光友立刻去端菜,小秦京茹也忙活起来。</p>
李建设与长辈们入座,倒上酒便开始喝。</p>
君子不近庖厨,他乐得清闲。</p>
饭后,他本打算出去走走,却因起得太早,决定先去补个觉。</p>
老秦家开始忙碌起来,亲友们闻讯赶来探听消息,人人都带了礼物。</p>
原来秦淮茹怀孕了,而秦光明即将到街道上班,老秦家计划举家迁往城市。</p>
村里顿时沸腾,人们纷纷前来祝贺,希望能搭上这层关系。</p>
秦光明分户后忙于整理行装,还特意与朋友告别。</p>
有邻居过来帮忙办手续,有人打趣他:“光明,你小子真走运,以后就是城里人了,可别忘了咱们这些老朋友。”</p>
“光明,你姐夫真厉害,居然帮你在街道谋了个差事。</p>
以前你读书时连名字都写错,现在文化水平够用吗?”</p>
秦光明赶紧制止:“小四,别乱传这话,小心我姐夫知道收拾我。”</p>
旁边的人也劝道:“小四,注意分寸,人家可是要当街道干部了。”</p>
秦光明松了口气,“我姐夫本事大得很,而且收入也不低。</p>
等我站稳脚跟,一定请大家去城里玩,告诉你们,城里可比这里大多了。”</p>
……</p>
不知何时,李建设忽然醒来,心中一惊,差点忘记正事。</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淮茹,你过来一下。”</p>
“姐夫,我来了。”</p>
小秦京茹跑进来:“我姐正忙着收拾东西,好多人送礼呢。</p>
姐夫你醒了?要不要我帮你穿鞋?”</p>
“不用了,我自己来。”李建设穿上贾张氏缝制的新布鞋,想起要准备一份扩大经营的方案,拿到陈雪茹那里讨论,毕竟他也是股东。</p>
来到堂屋,却发现桌上摆满了东西。</p>
秦淮茹和丈母娘正在院子里整理山货,老丈人带着小舅子杀鸡,二叔也在准备木匠工具。</p>
他低头一看,桌上的物品有些陌生,但熟悉的都很不错。</p>
看来他若经常下乡,倒是便宜了自己,苦了乡亲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