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会师王自用(1 / 2)

从修武突围后,联军包括家眷四万余人进入沁水附近的析城山暂时过冬,在这里度过了崇祯五年的最后几天,时间进入了崇祯六年正月。</p>

今年的山西冷的要死,冬天到了妇女营老弱实在没办法再继续跟着转战了,而联军却不能待在山区里一直窝着,一是粮食原因,这沁水附近被义军和官军来回拉锯两年了,地皮都被刮干净了,刘处直也不会凶残到去把百姓口粮搜刮了。</p>

正好王自用回到山西后甩掉了屁股后面的张宗衡部之后,同刘处直又联系上了,邀请他一起先去高平县,继而进入太原府打粮同时再调动官军。</p>

现在山西也不算太安全,陕西官军的李卑、艾万年、贺人龙三部七千人已经从韩城渡过黄河进入平阳府,张宗衡部的一万七千官军也在平阳府,许鼎臣麾下的颇希牧、苟伏威、史记还有调到山西当总兵的张应昌部一万一千人在辽州附近堵高迎祥,驻扎泽州的猛虎二将有六千人,整个山西南部可谓是官军云集。</p>

王自用的意思是两边安置好了老营,只带正兵出发将官军调动起来,想办法再打下山西的一个州城吸引官军前来,义军则趁机再次南下河南。</p>

刘处直同李自成和张天琳商议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在析城山几部义军各自将老营安置好,刘处直留下了后营的一个千总带兵一千保护他们,李自成张天琳也同样如此。</p>

严格意义来说,如果官军真的进山搜剿,联军留下的两千多士卒是挡不住他们的,要执行这种长距离机动是无法带上他们的,只能拼一把了。</p>

不过义军主力只要暴露在各个州县,让官军知道往哪里追,山里的老弱就安全了,安置好了老营,联军就出发了。</p>

联军脱离各自老营后,机动性就变得非常高了,一般来说官军如果不是纯骑兵部队是不可能再追得上了,从析城山到高平二百多里的路程,联军三天便走完了。</p>

刘处直到高平县的第二天,王自用和邢红狼八金刚等人便赶到了高平县同刘处直几人再次合营,高平的城防部署得很好,和崇祯三年的陕西一样,现在山西南部这些所谓的流贼活动区域的州县都安排上了营兵防守。</p>

打这一座县城也得不到几颗粮食,联军主要是来露个脸告诉官军他们到了这个地方了,张天琳和邢红狼故意将高平县城围住三面没有打让高平知县能从另一个门离开去报信。</p>

剩余的义军则把附近的乡绅又犁了一遍,王自用这次回山西后把那些拖后腿的掌盘子都扔了,只带了八金刚和邢红狼还有革里眼、破甲锥等几营人马,军纪也勉强看的过去,刘处直几部军纪也不错,这次义军再回山西对附近的破坏没之前那么大了,在大浪淘沙下,不合适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义军也会一步步正规起来。</p>

驻扎在泽州的猛虎二将听到高平紧急求援,有数万贼寇在围城,没做什么思考,两人花了一天时间收拾东西带上行粮,率领主力从泽州北上援救高平。</p>

而义军不是来和猛如虎两人切磋的,李狗才报告官军起行后,联军从高平县城解围离开,在猛如虎两人到了地方后,联军已经离开了。</p>

七天时间,义军奔袭了五百里杀到了太原旁边九十里的清徐县城。</p>

清徐县城的官绅完全吓得不知所措城里乱作一团。</p>

这段日子,官军不断增兵意图将流寇压制在晋南,各地官绅们见朝廷发了狠集结了四五万官军围剿流寇,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突然之间,流寇竟然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了城下。</p>

官军的包围圈看似广大,实则漏洞百出,和几百年后的果军一样,他们的主力绝不离开主要补给线也就是州县附近,侦察力度因为马匹数量少也做不到义军那样经常数百骑上千骑的撒出去,侦测敌情。</p>

这样也就给义军留下了很多可以行动的空间。</p>

在豫北,官军可以利用太行、黄河的天险限制农民军的行动,可进入山西腹地后,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堵截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追。</p>

当然也有因为常年缺饷的原因,大部分官军不想拼了命的去追,行军是很费体力的,领的那三瓜两枣能列阵和流寇打一仗就对得起陛下了,只有少数官军精锐和饷银发足了的愿意去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