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大名府遇卢象升(1 / 2)

在新泰县击溃一支害民的逃兵后,义军继续踏上去河南的路只不过这次没有再从曹县回去,而是绕道北直隶打算从大名府回去。</p>

走这条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近一些,从上次发回的消息来看,王自用率领义军已经出了山西,二十多万义军陆陆续续都到了怀庆卫辉两府了,如果不出意外王自用应该也会想着打个亲王助助兴。</p>

早点赶回去万一府城顺利拿下,自己还能喝口汤,至于高迎祥之前提了大名府有个厉害的兵备道叫卢象升,刘处直也没当回事。</p>

兵备道再厉害,麾下哪点府城营兵和卫所兵能怎么样,还能翻天不成。</p>

如果当年没来大明之前读书那会的初中历史讲细一点,高一分班前也多讲讲,刘处直应该会知道卢象升是谁,可惜了他不太喜欢历史,学的也是理科这号人物他就认不到了。</p>

自山东新泰出发,过泰安州、东阿县、阳谷县、朝城县出了山东境一路上没有任何危险,沿途县城和河南一样都装看不到这伙流寇。</p>

朝城县一过便是大名府南乐县了,这里和山东的州县又是另一个光景了。</p>

掌盘子,这地方好奇怪。"李狗才驱马靠近,脸上满是困惑,"咱们一路过来,哪个县不是闻风丧胆?这南乐县倒好,城门大开,百姓照常赶集。"</p>

刘处直顺着李狗才马鞭所指望去,城门外,几个挑着担子的农夫正不紧不慢地沿着官道行走,见到他们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竟只是往路边避了避,既没有惊慌逃窜,也没有跪地求饶。</p>

更奇怪的是,这些农夫面色红润,身上的粗布衣裳虽打着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p>

"去,请两个百姓来问问。"刘处直对两个亲兵吩咐道。</p>

两个骑兵得令离开,不多时便带回两个中年农夫。</p>

那两人站在刘处直马前,眼神中虽有惧色,却无他熟悉的那种绝望。</p>

他下马后对着这两个农夫行了一礼说道:“老兄莫怕,我等义军专杀贪官污吏,替天行道,你且说说,这南乐县的知县可曾盘剥百姓?”</p>

其中一个蓄着短须的农夫抬头看了他一眼,竟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回大王的话,俺们南乐县三年没换过知县了。</p>

兵备道卢大人定的规矩,每亩地辽饷只收一分二厘银子,哪个衙役敢多收一个铜板,轻则打板子,重则掉脑袋。"</p>

除此之外正税也只按照洪武旧例来收,我们这里没有什么贪官污吏,你们来错地方了。</p>

刘处直与李虎交换了一个眼神,这回答太过出乎意料,以至于他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话。</p>

"去年秋收后,"另一个农夫竟主动开口,"卢大人还带着百姓们一起修了水渠,说是从什么《农政全书》里看来的新法子,能多打三成粮食。"</p>

这还真是奇了怪了,这卢象升不贪、不害民还和百姓一起修水渠,这还是大明官员吗,要知道老家陕西的水渠万历年到现在都没疏通过了,一方父母官上来只会捞钱。</p>

你们说的卢大人,可是叫卢象升?"刘处直试探着问道。</p>

两个农夫对视一眼,同时闭紧了嘴巴,无论刘处直如何威逼利诱,两人再不肯多说半个字,最终,他只能下令放人,并且一人给了一些碎银权当问话的费用。</p>

看着两个农夫快步离去的背影,郭世征啐了一口:"邪门了!这些泥腿子居然护着狗官!"</p>

千里镜中这两个农夫往南乐县城跑去,看情况是去报信了。</p>

这次原本是为了快速赶路,没必要对这个县城下手没有任何意义,既然这里百姓敌视自己,那就继续往下一站出发。</p>

过了南乐县,很快就到达了内黄县,两县看着都差不多。</p>

一路上几乎每一处水井旁都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字。</p>

刘处直下马走近一看,竟是赋税明细!某年某月,每亩地该交多少银钱,多少粮食,写得清清楚楚。</p>

碑底还刻着一行大字:"凡有额外索取者,可赴府衙告发,如果查实有重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