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山西的局势(1 / 2)

这年头流寇太多了,官府没有很好的办法赈灾免税,所谓的剿贼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p>

山西这边的贼势刚刚被按下去,曹文诏又赶紧跑回了陕西凤翔府镇压红军友、混天狼等,弄得好不狼狈,部下也疲惫不堪。</p>

表面上官军次次大胜,但每次都赢麻了却不能伤到王嘉胤、高迎祥、刘处直这些人的核心部伍。</p>

霍州之战别看官军击溃了几万流寇,斩首数千,但是大部分掌盘子的老本兵损失并不大。</p>

从霍州突围后,花了一些时间收拢部队,再派人去周围招募这些散落的队伍,很快又恢复如初。</p>

义军的老对手张道浚先生退回沁水县后,召集了之前给官军带路的队伍,又从浮山县张家的庄园里面征集了佃户从军。</p>

然后他没有再轻易出战了,而是请求马科帮助泽州营练兵。</p>

窦庄内热火朝天,长枪刺击,刀牌手捉对厮杀。</p>

张道浚知道没有强兵是没办法打赢流寇的,为此他将浮山县的家产变卖换了五十多万两银子,重新武装了一支队伍,花费了很高的代价请马科按官军标准训练他们。</p>

马科觉得光训练是出不了很强的战斗力的,只能不停的作战练兵。</p>

在马科带领下,泽州营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沁水附近的山贼一扫而空。</p>

这些山贼都是义军战败后跟队伍散了的人,不少人还有一身不错的装备。</p>

经过泽州营的扫荡,沁水周边一大批山寨都被扫荡干净,而泽州营的战力也蹭蹭上涨,最早的一批人能活到现在的已经算得上身经百战了。</p>

此中违规之处有巡抚宋统殷帮忙遮掩,张家的泽州营得以红红火火的继续干下去。</p>

两军厮杀,这仇恨越积越深,张道浚想要报仇就得不断燃尽张家的积蓄,直到烧不动了为止。</p>

崇祯四年四月下旬,曹文诏暂时走了,但山西之地的官军也跟着加强了。</p>

宣大总督魏云中因为剿贼不利而下台,新的总督张宗衡将山西参将虎大威和大同的游击白安调动南下,暂时填补了曹文诏走之后山西官军缺失的那部分战力。</p>

打到现在,朝廷终于后知后觉,觉得山西的局势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来统一指挥,所以就愈来愈糜烂,于是让总督张宗衡统一指挥山西官军。</p>

山西这块土地在前些年气候比陕西条件好一些。</p>

稍微条件好一些就代表着苛捐杂税多,到了崇祯年间,跟着从山西北方开始,这气候也逐渐不行了。</p>

加上黄河沿岸的赋税摊派又多又密,为了考成达标,所有的官吏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到了崇祯年间,张居正的改革事实上已经成了压死大明农民的催命符了。</p>

一条鞭法要求农民们不再交粮食,折成白银方便交税。</p>

张居正改革的初衷是为了继续维护朱家统治,肯定不会故意来搞百姓弄着玩,也是想到看到交粮食会被淋尖踢斛。</p>

但是他们想不到或者不愿意想的是,粮商们会从源头宰一刀,农民损失比小吏淋尖踢斛十次还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