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长平关迎战孙显祖(2)(1 / 2)

寺庄镇的义军大营比官军简陋得多,只有简单的木栅栏和几个了望台。</p>

中央的大帐内,克营十几个军官和张天琳他们围坐一圈,中间的地上铺着一张地图。</p>

刘处直用木棍指着地图:"官军营寨坚固,咱们还是不能强攻。</p>

一路上我仔细思量了一下,看营寨规模官军的随军民夫不多,不可能带很多粮食,这样他们就有个致命弱点,也就是粮道。现在能给他提供粮草的只有潞安府。"</p>

木棍移到地图上的一条道路上,"从潞安到长平关,不绕远路的话粮队必经这条山路。</p>

之前咱们从潞安府南下路过了这里,两侧都是矮坡,最适合埋伏。</p>

一旦断了粮道,他们不出来就得饿死,到时候都不用我们亲自动手。"</p>

待刘处直讲完,李茂接话道:"这孙显祖去年因战败被革职,如今是戴罪立功。啥事都不干,他无法向朝廷交代的。"</p>

郭世征兴奋地说:"那咱们就在半路设埋伏粮队。</p>

我预计他们营寨里面就几天粮食储备,他们去接应粮食的人少了,粮食等于送给我们;人多了,我们直接连营寨和粮队一起端了。"</p>

"好,就这样吧。"刘处直下令道,郭世征带一百人袭击粮队,记住放人回去报信。</p>

李茂和高栎率前中营埋伏,我带亲兵营接应。</p>

史大成率后营等守营,看好辎重和老弱,防备官军偷袭。"</p>

同一片星空下,孙显祖也在自己的大帐中辗转难眠。</p>

他起身走到帐外,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丹朱岭轮廓。</p>

这一片曾是战国时期白起围困赵军的地方,四十万赵卒埋骨于此。</p>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他也在长平关与流寇对峙。</p>

"总镇,还没休息?"周子善的声音从身后传来。</p>

孙显祖没有回头:"睡不着,总觉得流寇不会这么老实。"</p>

周子善走到他身旁:"总镇多虑了,我军营寨坚固,流寇无隙可乘。"</p>

"希望如此。"孙显祖叹了口气,"明日潞安那边要送粮食过来了吧,记得加派人手去接应。"</p>

"标下明白。"</p>

两人沉默地站在夜色中,各怀心事。远处传来守夜士兵的咳嗽声,和偶尔的马嘶声。</p>

第二天清晨,官军营寨如常运作。炊烟袅袅升起,军士们排队领取早饭。</p>

突然,一匹快马疾驰入营,骑手满身尘土,脸上带着惊慌。</p>

"报——!潞安府来的粮队在离这里二十里的慈林镇遇到流寇袭击,粮草全部被劫!"</p>

孙显祖正在用早饭,闻报立即放下碗筷:"多少人?"</p>

"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但是个个悍勇,都是骑兵。"</p>

李国英立刻站起:"总镇,让我带兵去救!粮草若失,我军支撑不了几日!"</p>

孙显祖眉头紧锁。他本能地感到这是个陷阱,但粮草确实不容有失。"李千总带五百人速去救援,记住救了粮队立即回营,不得追击!"</p>

"得令!"李国英抱拳离去,眼中闪过一丝喜色。</p>

孙显祖又转向周子善:"周参将,加强营寨戒备,防备流寇偷袭。</p>

李国英很快点齐兵马出营,五百官军沿着山路疾行,盔甲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p>

行至粮草被偷袭的地方时,前方已经没有喊杀声了,李国英举起手示意部队停下,派斥候前去查探。</p>

斥候很快回报:"千总,流寇已经撤退了,但是粮食还在原地。"</p>

李国英不疑有他,认为是流寇看到官军来了直接跑了,下令加速前进。</p>

就在官军全部进入粮队遇袭的地方时,两侧山坡上突然竖起几面红旗,箭矢如雨点般落下。</p>

"列阵防守!"李国英大吼,但为时已晚。义军从三面杀出,喊声震天。</p>

与此同时,孙显祖在营寨中接到急报:"总镇大人,西南方向发现大股流寇,正向营寨逼近!"</p>

孙显祖脸色大变:"果然如此!传令:紧闭寨门,准备迎敌!"他快步登上了望塔,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隐约可见数百骑兵正向营寨冲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