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渊本以为,凭自己的悟性,天下武学,皆可触类旁通。</p>
看来,是小觑了这佛门至高宝典。</p>
他收起经文,缓步踏出藏经阁的门槛。</p>
门外,并非他想象中的空无一人。</p>
方丈苦乘,达摩院首座难嗔,罗汉堂首座难空,以及一众少林核心长老,竟全都静立在阁前的广场上,身披袈裟,神情肃穆,仿佛已经等候多时。</p>
他们的神情很复杂。</p>
没有了之前的敌意与戒备,也没有闯关成功后的屈辱与不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释然,钦佩的眼神。</p>
尤其是苦乘方丈,他看着顾渊,双手合十,微微躬身,神态郑重。</p>
“阿弥陀佛。”</p>
“顾施主,老衲与众位师弟,在此恭贺施主,成为我少林百年来,第一位真正通过‘金刚三难’考验之人。”</p>
“过往闯关者,都只是过了‘形’,而顾施主,过的却是‘心’。”</p>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缓缓道出惊人的秘密。</p>
“江湖只知我少林有木人巷,有罗汉阵,却不知,这‘金刚三难’,真正的难,在第三关——‘金刚怒目’,亦名‘梵音渡心’。”</p>
“苦辩、苦性两位师兄,并非不通武学。他们所修,乃是我少林一脉单传的绝学《梵音渡心禅》。此功不修气,不炼体,专攻心神。与人对坐,便可于无声处,引动他人心底最深处的欲望、执念、乃至善念。”</p>
苦乘方丈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口钟,敲在众人的心头。</p>
一旁的难嗔、难空禅师脸色变幻,从惊疑到骇然,显然也是首次听闻此等秘辛。</p>
“心有善念者,会在这梵音之下,窥见佛法之浩瀚,心生皈依之念,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有恶念者,会被勾起无边欲海,或沉沦于权势,或迷失于美色,最终心神崩溃,沦为行尸走肉;而心有大志大憾者,则会陷入自己构建的幻境,与毕生之敌缠斗,或弥补平生之憾,最终在虚幻的满足中耗尽心力,再难自拔。”</p>
“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天骄奇才,都倒在了这一关。他们或被请入寺中,常伴青灯古佛;或疯疯癫癫,被送下山去。并非我少林心狠,实因此法凶险,一旦陷入,非大毅力者不可自拔。而两位师兄,也正是因为常年修行此功,勘破虚妄,才显得……与众不同。”</p>
听到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为何那苦辩师叔看起来疯疯癫癫,言行举止如同顽童。</p>
苦乘方丈的目光再次回到顾渊身上,其中的惊异之色更浓:</p>
“老衲与众师弟在伏魔堂内,通过铜镜,观顾施主与两位师兄对坐。只见施主全程神色自若,心湖不起半点波澜,甚至……两位师兄在施主的武道意志反照之下,竟对佛法生出了少有的思考,竟反而和顾施主开始探讨起了道家真言。”</p>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顾施主,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p>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顾渊身上,等待着他的答案。</p>
顾渊心中了然。</p>
他确实感受到了那股奇异的力量。</p>
当他与那两位老僧初见时,便感觉有股无形的、温暖的力量便笼罩了他。</p>
简单来说,就是和两位老僧一见如故。</p>
而在两僧又是许诺又是托付的那一瞬间,他心底确实泛起了无数念头。</p>
前世被围杀的恨意,对力量的渴望,对长生的追求,甚至有那么一刹那,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纷争,人人皆可安然求道的武学盛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