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流光幻此身,</p>
渔村隐迹暂栖尘。</p>
银针巧解君王疾,</p>
素手轻扶社稷春。</p>
几度深谈知肺腑,</p>
一朝相许伴晨昏。</p>
长安月下同执手,</p>
改写贞观史册新。</p>
渔村的清晨总是带着一丝咸湿的海风,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石板路上,曹婉儿提着一篮新鲜的草药,步履轻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p>
她的父亲是村里的郎中,自幼耳濡目染,她对医术有着浓厚的兴趣。</p>
然而,她的医术并非完全来自父亲的教导,更多的是她前世记忆中的现代医学知识。</p>
那些关于解剖、药理、病理的记忆,仿佛刻在她的骨子里,让她在治病救人时总能想出独特的法子。</p>
这天,有两位似曾相识的侍卫,身骑快马急匆匆来到渔村,说:有贵客在百里外的一个客栈中病倒了,病情古怪,连那里的老郎中都束手无策,故而特派我们二人请姑娘前去诊治。</p>
当曹婉儿听闻详情后,心中一动,便主动请缨前去诊治。</p>
距百里外的客栈中,李世民正躺在床榻上,脸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p>
其实他的头痛已经持续了数日,随行的御医试遍了各种方子,却始终不见好转。</p>
李世民心中烦躁,却又无可奈何。正当他闭目养神时,门外传来一阵轻盈的脚步声。</p>
“陛下,村里的曹姑娘前来为您诊治。”随从低声禀报。</p>
李世民微微睁眼,只见一位身着素衣的少女走了进来。她眉目如画,眼神清澈,手中提着一只药篮,步履间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气息。</p>
李世民心中一动,勉强坐起身来,道:“姑娘,你是为我军将士疗伤的曹婉儿?”</p>
曹婉儿微微一笑,俯身行礼道:“正是民女曹婉儿,曹婉儿见过陛下。听闻陛下身体不适,特来一试。”</p>
李世民点头示意她上前。曹婉儿走近床榻,仔细打量了他的面色,又轻轻搭上他的脉搏。</p>
她的手指微凉,触感却极为柔和,李世民不由得心中一松。</p>
片刻后,曹婉儿收回手,轻声道:“陛下这是气血不畅,加之征战劳累过度,导致头痛难忍。民女有一方子,或许能缓解陛下的症状。”</p>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知婉儿姑娘有何妙方?”</p>
曹婉儿从药篮中取出几味草药,解释道:“这是川芎、白芷和天麻,配合针灸,可以疏通经络,缓解头痛。”</p>
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草药研磨成粉,又取出一根银针,在李世民的太阳穴和风池穴轻轻扎下。</p>
李世民只觉得一阵轻微的刺痛,随后便有一股暖流从穴位处扩散开来,头痛竟真的缓解了许多。</p>
他不由得赞叹道:“姑娘医术高明,朕多年顽疾,竟被你几针化解。”</p>
曹婉儿微微一笑,眼中透着自信:“陛下过奖了。这只是暂时的缓解,若要根治,还需调理气血,静养心神。”</p>
李世民看着她,心中生出一丝欣赏和爱恋:“姑娘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医术,实在难得。”</p>
曹婉儿低头整理药篮,轻声道:“民女只是略通医理,能为陛下分忧,已是荣幸之至。”</p>
自那日起,曹婉儿便也在客栈住下,每日都会来到李世民的床前诊治。</p>
她的方子独特,针灸手法娴熟,李世民的头痛逐渐好转,精神也愈发旺盛。</p>
两人在诊治之余,常常闲聊。李世民发现,曹婉儿不仅医术高明,谈吐间更是见识不凡,对朝政、民生都有独到的见解。</p>
一次,李世民问道:“婉儿姑娘,你这些医术是从何处学来?朕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治法。”</p>
曹婉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民女自幼随父亲学医,后来又偶然得到一些古籍,从中领悟了些许医理。”</p>
李世民点头,心中却隐隐觉得她的医术远非古籍所能解释。但他并未深究,只是对她的欣赏愈发深厚。</p>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世民的身体逐渐康复,而他对曹婉儿的情愫也日渐加深。</p>
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每日的诊治时光,期待看到她那双清澈的眼睛,听到她轻柔的声音。</p>
而曹婉儿也对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心生好感。他的睿智、宽厚,以及对百姓的关怀,都让她感到钦佩。</p>
一天傍晚,夕阳西下,李世民与曹婉儿并肩站在客栈的庭院中,望着天边的晚霞。</p>
李世民忽然开口道:“婉儿姑娘,朕的病已大好,多亏了你的悉心照料。”</p>
曹婉儿低头轻声道:“陛下言重了,民女只是尽了本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