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阴阴的。</p>
徐晼穿孝,看着天还好,来看她的新宅子。今年雨水多,要是不抓紧这宅子就建不好。</p>
现在房子都建好了,看起来和别的宅子差不多,仔细看又不一样,这是全新的,用的材料好。宅子虽然不大但很精致。</p>
进了门是一个院子,后边一个院子,再后边就是菜地,后边有一溜房子,大体上简单。</p>
中间三间正房就是她要住的,比之前的房子略大一些。</p>
前边三间正房更大,像正殿,里边不隔开,可以塞很多人。</p>
屋里还没搞好,一直下雨很耽误工夫。如今房子盖好了,可以在屋里干活。</p>
屋外的地还没铺好,后边树还没种,菜地没整好。</p>
徐晼背着包袱到侯府,雨又下了。</p>
秋雨使人愁,徐晼到侯府陪现任太夫人。</p>
后边正屋摆设差不多,又简单了许多。毕竟现任太夫人年纪没那么大,孩子没以前多,不需要的东西收起来。服侍的下人都换了,以前的下人要么放了要么升职,算得上功成身退。</p>
现在服侍的人大多也是侯府旧人,从原来的大房搬过来。</p>
徐晼在这儿一坐,都知道她爱吃,给她上各种好吃的。</p>
屋里亮着灯,香炉里燃的香和以前一样。</p>
李氏的心情还不错,又有点恍惚。她和太太夫人肯定不一样,她有两个外嫁的女儿要想。</p>
下人匆匆跑进来回话:“安丰侯府传话,说是世子的妾生下一子,侯府又给世子送了两个美人,说是要多子多福。”</p>
徐晼笑道:“安丰侯府家大业大了。”</p>
李氏回过神,看来杨家心大了,头一个对付瞿家。她关心道:“姑奶奶怎么样?”</p>
下人回话:“姑奶奶居丧,侯府说了,她有嫡子,但儿子少了。不是侯夫人说的。”</p>
李氏心想也不用侯夫人亲自开口,多得是人能说。她吩咐道:“请大太太过来。”毕竟是大太太的亲女儿,她看看老六媳妇,大概也不用做什么。</p>
余氏匆匆赶过来,身上有点乱。如今大老爷、二老爷扶灵回乡,她管着事有点乱。</p>
李氏让她坐,先喝茶。</p>
余氏坐下喘口气,想着好在一家子劲儿往一处使,想想当初太夫人该有多绝望?现在不绝望。</p>
李氏等她歇好了,才从容的说道:“姑奶奶嫁到安丰侯府,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纳妾的事咱都知道,如今妾生了儿子,这很自然。”</p>
余氏点头,女子大多都得经过这一遭,只是杨家做的事古怪,她担心,向老六媳妇求助:“姑奶奶和孩子没事吧?”</p>
徐晼应道:“贤妃要立后,杨家有人要争功。”</p>
余氏懂,瞿家和杨家的关系变了。</p>
徐晼感慨:“就是要乱。”她实在不耐烦。</p>
李氏头皮发麻。因为是冲着侯府来的,她就怕扛不住。当曾经的盟友来捅刀子,太难受。</p>
徐晼一刀斩乱麻:“姑奶奶可以只管自己儿女,不要什么贤名,别的以后再说。”</p>
余氏很信老六媳妇,立即让人去递话,完了和太夫人吐槽:“杨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只要瞿家还有一点面子,让姑奶奶能独善其身,别的他们只管搞去。”</p>
李氏说道:“姑爷他……”</p>
余氏痛快的说道:“他是侯府的世子。等贤妃娘娘立后,他就是国舅爷。”多少人指望他发达。瞿家左右不了,看他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