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情报成果上报与防护部署衔接(2 / 2)

加密档案载体背景:当时纸质版采用 “无酸纸”(防止长期保存变质),磁带为 “氧化铁磁带”(1972 年主流数据存储介质,容量 12b,可存储约 5000 条文本数据),铅封采用 “军用防伪铅封”(刻有唯一编号,拆封后需总参谋部出具 “解封证明”),均符合《1972 年军事机密档案存储规范》(编号军 - 密 - 存 - 7201)。</p>

彩色复印技术背景:1972 年我国仅有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等少数单位配备彩色复印机(进口自东德,型号 kodak 2400),复印分辨率 300dpi,色彩还原度 85 以上,需专人操作,复印 1 份彩色图耗时约 5 分钟(引自《1972 年总参谋部档案设备使用记录》)。</p>

二、加密上报:跨越部门的 “安全传递”</p>

5 月 29 日早上 8 点,总参谋部的押运员准时到达情报分析中心,两名押运员穿着军装,腰间别着配枪,手里拿着 “情报押运单”。“按规定,需核对情报份数、铅封编号、接收单位,确认无误后签字交接。” 押运员老张(与团队老张同名,为区分称 “押运老张”)拿出清单,逐份核对档案袋。</p>

“总参谋部留存 1 套,铅封编号情 - 密 - -01;沈阳军区 1 套,编号 02;北京军区 1 套,03…… 新疆军区 1 套,08;西藏军区 1 套,09…… 共 12 套,没错。” 小李逐一报出编号,押运老张核对后,在交接单上签字,“磁带备份 12 盘,与档案袋一一对应,也没问题。”</p>

陈恒看着押运员把档案袋放进特制的押运箱 —— 箱子是钢板做的,带密码锁,密码只有押运员和接收单位负责人知道。“路上注意安全,新疆、西藏军区的档案袋要走空运,6 月 1 日前必须送到,不能耽误部署。” 陈恒反复叮嘱,心里有些忐忑 —— 从北京到新疆、西藏,路途远,万一遇到天气不好或其他意外,档案送晚了,设备部署就赶不上 6 月 1 日的 deadle。</p>

押运老张拍了拍押运箱:“放心,我们走‘军事押运通道’,空运优先安排,新疆军区的明天(5 月 30 日)就能到,西藏军区的后天(5 月 31 日)早上到,不会耽误。” 他顿了顿,补充道,“每到一个中转站,我们会发电报反馈位置,你们可以随时核对。”</p>

上午 10 点,押运车出发,陈恒和小李站在门口,看着车消失在街角才回去。“咱们得盯着电报反馈,直到所有军区都确认收到。” 陈恒对小李说,然后把 “押运中转站电报接收表” 贴在办公室墙上,上面列着每个军区的押运路线和预计到达时间。</p>

下午 2 点,第一个电报从石家庄中转站发来:“情 - 密 - -03(北京军区)已中转,预计 16 时送达。” 小李立刻在表格上打勾,标注 “14 时中转,预计 16 时到”。16 时,北京军区发来确认电报:“档案袋收到,铅封完好,内容齐全。” 陈恒悬着的心放下了一点。</p>

晚上,新疆军区的押运电报发来:“档案袋已空运至乌鲁木齐机场,明日(5 月 30 日)9 时送达新疆军区。” 但西藏军区的押运遇到了小问题 —— 西宁到拉萨的空运因天气原因延误,预计 5 月 31 日中午才能到。“怎么办?西藏军区要负责区域 15 的防护,5 月 31 日前要完成观测设备校准,中午到的话,只剩半天时间了。” 小李急得直跺脚。</p>

陈恒立刻联系总参谋部:“能不能协调西宁机场,天气好转后优先安排西藏军区的押运航班?不然西藏军区的准备时间太紧张。” 总参谋部回复 “已协调,明日(5 月 31 日)6 时天气好转后,第一班航班运送档案袋”。直到确认这个消息,陈恒才敢回宿舍休息,睡前还反复看了好几遍电报 —— 就怕天气再出变故。</p>

5 月 30 日,新疆军区按时收到档案袋,当天就给情报分析中心发来了反馈:“已拆开档案袋,防护图清晰,风险报告明确,正在安排电子干扰设备部署。” 西藏军区的档案袋也在 5 月 31 日 6 时准时空运,中午 12 时送达,比原计划提前了 2 小时。“还好赶上了,能有半天时间整理,明天(6 月 1 日)前能完成设备校准。” 西藏军区的反馈电报让团队彻底松了口气。</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