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周明的反击(1 / 2)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日历翻到了2001年的金秋十月。</p>

秋日的阳光,褪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澄澈,慷慨地洒向江城东郊那片已然焕发出磅礴生机的土地。江城高新区,如今早已不见丝毫往日痕迹,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启明科技江城生产组装中心。</p>

百亩沃土,被规划得井井有条。一座座银灰色基调的现代化厂房整齐排列,巨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反射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整洁而富有科技感。厂区道路宽阔平整,绿树成荫,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花圃和草坪,与其说是一座工厂,不如说更像一座现代化的科技公园。</p>

中央最大的主体厂房,规模尤为惊人,长达数百米,巍然屹立,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中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厂房内部,则是另一番火热景象。</p>

全亚洲乃至世界顶尖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地挥舞,将一个个精密部件抓起、组装、检测;传送带如同永不疲倦的血管,将半成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下一道工序;身着防静电服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位上专注操作,与智能化的设备协同无间。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新产品特有的金属与塑料气味,以及一种高效运转带来的、令人振奋的轻微嗡鸣。</p>

这里,是“星辰·深空”系列台式电脑和“星辰·羽翼”系列笔记本电脑诞生的摇篮。经过两年多紧锣密鼓的建设、调试与试产,这座承载着周明制造强国梦想的超级工厂,终于在今天,宣告全面正式投产!</p>

周明站在总装车间的二楼观光走廊上,负手而立,俯瞰着下方这片宏大而有序的生产图景。苏雨辰、陈墨、沈静等人陪同在侧。即便是早已见过无数大场面的周明,此刻胸中也难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成就感。</p>

“辰哥,”周明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这里,才是启明硬件帝国真正跳动的心脏。看看这规模,这效率!目前仅仅启动了不到百分之六十的产能,就已经能完全满足我们当前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部市场需求,甚至还有不小的富余。”</p>

苏雨辰激动得脸颊泛红,眼神灼热,如同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孩子:“是啊,周明!光是这条最新的德国贴片生产线,精度和效率就比我们之前在鹏城和珠三角的旧线提升了三倍不止!还有那边的全自动无人仓储和物流分拣系统,对接长江码头的专用货轮……‘九州通衢’的优势正在被我们发挥到极致!我现在有绝对的信心,只要原材料供应跟上,我们的月产能随时可以冲击十万台大关!”</p>

周明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每一个运转中的环节。巨大的产能储备,意味着无与伦比的市场爆发力和成本控制潜力,这将是他未来碾压一切竞争对手的最强底气。</p>

“既然如此,”周明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调整的决定,“第一,鹏城研发中心那边,之前为了应急和试验搭建的所有临时性、小规模生产线,从即日起,全部关闭。所有生产任务,无缝对接到江城中心来。鹏城的使命只有一个:心无旁骛地搞研发!芯片、主板、散热模组、新材料新工艺……我要他们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精力,去攻克最难的技术堡垒,制造的事情,交给江城这颗强大的‘工业心脏’!”</p>

“明白!”苏雨辰立刻应道,“我马上安排技术团队对接,确保转移过程平稳顺畅,绝不影响任何产品的交付。”</p>

“第二,”周明继续部署,语气不容置疑,“珠三角的那个生产中心,全部停工。”</p>

“停工?”苏雨辰微微一怔。塘厦厂虽然规模远不如江城,但一直是重要的产能补充和灵活调配的棋子。</p>

“对,停工。”周明斩钉截铁,“但不是关闭。而是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扩建和技术升级!我要你立刻组织最精干的技术和工程团队,奔赴珠三角厂区,参照江城中心的最高标准,规划设计全新的生产线。目标是将珠三角新厂的月产能,提升到四万台的规模!而且要预留出未来进一步升级的空间。”</p>

周明转过身,目光投向南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江城中心是我们的定海神针,保障基本盘和辐射全国。而升级后的珠三角厂区,将要承担更重要的使命——专注于试产下一代更前沿、更创新的电脑产品,成为我们技术迭代的‘快速反应部队’,同时深度覆盖和稳固华南及东南亚市场。一北一南,双翼齐飞,我们的制造布局才算真正完整。”</p>

苏雨辰倒吸一口凉气,随即眼中爆发出更加狂热的光芒。四万台的月产能目标,还是更高标准的新厂!老板这手笔,真是越来越大!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启明电脑横扫全球市场的壮观场景。</p>

“没问题!周明!保证完成任务!我亲自盯这个项目!”苏雨辰胸膛拍得砰砰响,巨大的挑战反而激发了他无穷的斗志。</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陈墨在一旁,依旧是那副冷静的样子,只是推了推眼镜,淡淡地补充了一句:“网络安全和智能物流系统,我会同步升级,确保新老厂区数据贯通,安防无死角。”他总是这样,在所有人都为宏图伟业激动时,默默地为帝国的根基铸牢最坚硬的盾牌。</p>

沈静则迅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周明的每一项指令,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协调后续的资金调度、人员安排和项目跟进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