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杀青加宣传(1 / 2)

他要提高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创作行动力。</p>

当然,“黄粱一梦”这个技能不是不能用。</p>

在塑造人物方面,它依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p>

只不过,这个技能要放在临近开拍前用,在他把剧本和角色吃透之后。</p>

如果把一部完整的作品比作一棵大树。</p>

树的主干就是剧本的中心思想和主旨。</p>

这是由导演来把控的。</p>

其次是树的枝丫,也就是构成中心思想和主旨的成分和组成因子。</p>

这部分必须由演员负责。</p>

最后是树的叶子,也就是具体的呈现。</p>

而角色的塑造就是其中一片树叶。</p>

在还没有完全掌握角色,对戏的架构不完全了解之前,演员不可以先塑造角色。</p>

否则,可能会使得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够细腻,细节选择不够机智。</p>

就好像尺寸都没量好就去买了一条裙子一样。</p>

按道理,开拍前以及开拍后,许天完全可以使用黄粱一梦了。</p>

可他却没这么做。</p>

不是不想,而是不需要了。</p>

王全胜和李子维这两个角色,其实都是现代人的缩影。</p>

王全胜因性向遭霸凌后投海,群体困境引人深思。</p>

他和莫俊杰、陈韵如一样,都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一类人。</p>

李子维的存在本身是“循环”的证明,也是莫比乌斯环的具象化身。</p>

少年时期的他阳光开朗,对世界毫无成见。</p>

经历多次失去后,中年的他变得隐忍克制,却仍保留对爱的执着。</p>

他理解莫俊杰的孤独,也接纳陈韵如的阴郁。</p>

用剧中他的一句台词可以点明其价值观:“在乎的是感受,而非外界的标准。”</p>

这种包容性使他成为串联各个角色的情感纽带。</p>

另外,他又是边缘群体的对照者,与陈韵如、王全胜的“不被接纳”相比,李子维代表主流认同的“理想人格”。</p>

理解了剧中人物。</p>

以许天的知识及阅历,足以找到角色的精神内核,体会人物的感情。</p>

说到底,这只是部披着悬疑外衣的爱情片,虽然有对社会对命运的思考,但并没有多么沉重和深刻。</p>

连班加夜将大部分戏份拍完,许天终于提前杀青。</p>

不提许天在剧组的地位,就说曾导还是许天的老大哥。</p>

因此,杀青宴办的那是相当热闹。</p>

所有还在剧组的演员都去了。</p>

加上工作人员,浩浩荡荡几十口。</p>

宴席上,许天凭借内力作弊,那是来者不拒,几乎和所有人都喝了一遍。</p>

酒量惊呆众人!</p>

老戏骨陈明浩满脸驼红搂住许天的肩膀,一口一个哥们叫的亲热。</p>

“没想到啊,你年纪轻轻不仅演技好,酒量也出类拔萃,简直和哥哥有一拼!</p>

你这兄弟,我认了!</p>

以后来首都,哥哥请你吃涮羊肉,然后再带你去话剧院飙戏!</p>

这么灵的演技,院里那群老家伙可不得抢着收徒啊……嗝……一定要来啊!”</p>

许天哭笑不得,“一定一定……”</p>

说着把肩膀上的手往下巴拉。</p>

实在受不了了,这满身的酒气。</p>

一个酒嗝差点儿没把他送走!</p>

身边的还没摆平,另一个醉鬼又来了。</p>

曾导端着酒杯一步十晃的出现在许天身侧。</p>

“天儿啊!我的小老弟!嘿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