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为国争光(1 / 2)

父皇平定天下后,面对北元残余势力,多次试图招降王保保。</p>

此时的王保保早已成为蒙古人心中的中坚力量,更是许多蒙古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p>

为争取王保保归顺,父皇决定将战场俘获的他妹妹观音奴许配给二哥,使她成为二哥的正妃,借此与王保保结亲,同时试图挑拨他与其他北元势力的关系。毕竟,若妹妹成了大明皇子妃,王保保便不再那么可靠了。</p>

然而,这一策略未能奏效。直至终老,王保保也没投降,依旧是北元余部的精神领袖。</p>

至于二哥,自幼听闻他的种种恶行,还目睹过不少血腥之事,对他毫无好感。二哥本性固执,二嫂虽贤惠,但这段由父皇安排的婚姻注定难有好结果。婚后多年无子,很可能是因为二人从未真正同居。</p>

因此,父皇后来又将卫国公之女介绍给二哥为侧妃。而二嫂虽命运多舛,却因孝顺得父皇怜惜,加之她是王保保妹妹的身份,即便后来父皇为二哥另择新妃,甚至新娶的是卫国公之女,也未曾废黜她的秦王妃之位。</p>

直到王保保去世,父皇才着手为二哥重新安排婚姻,即使如此,对待二嫂依旧维持原状。</p>

卫家嫡女即便成了秦王侧室,也改变不了她二哥与二嫂之间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二嫂的出身虽说是蒙古人,却已完全融入汉人生活,精通汉学,样貌与气质更是一流。相较之下,那位邓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无法与二嫂相比拟。若非二嫂那特殊身份如芒刺在背,令二哥心生芥蒂,邓氏连侧妃之位都难以坐稳,又怎会得到二哥如此深情?宁国公主每每想起此事,总免不了感慨一番。韩成听闻后亦是深有同感,他早已知晓秦王与王妃之间的纠葛,如今经由未来儿媳点明,更是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p>

“唉,二殿下实在不解人情,这分明是在糟蹋珍宝啊!”</p>

韩成忍不住叹息。</p>

大家都知道,秦王妃在倚天屠龙记里是赵敏的原型,作为一个狂热的书迷,韩成对赵敏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p>

后来随着各种改编影视作品的上映,赵敏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无数人将她视为心中的女神。</p>

韩成自然也不例外。</p>

可如今,这位让人心生仰慕的原型人物,竟落得这般境遇,从心底里讲,韩成总觉得不是滋味。</p>

像这样的人才,被秦王朱樉如此对待,岂不是太浪费了吗?</p>

“二殿下真是太糊涂了!这么好的为国家争光的机会,他居然嫌弃,真是不应该!”</p>

韩成提起这件事,语气中满是惋惜与痛心。</p>

即使抛开秦王妃是赵敏原型这一点不谈,仅凭她蒙古贵族的身份,朱樉这样做就已经堪称暴殄天物了。</p>

要知道,后世有多少有识之士渴望为明朝效力,却求之不得。</p>

只能空怀壮志,茫然无措。</p>

而如今轮到朱樉时,大明的机会已经送到了眼前,他却偏偏拒绝。</p>

还觉得这是一种羞辱!</p>

这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p>

韩成的态度,让宁国公主感到十分困惑。</p>

认为二哥不懂风情、糟蹋东西可以理解且赞同。</p>

不过,这为国争光的说法从何而来?</p>

怎么就扯到为国争光了呢?</p>

虽然不明白,但基于对韩公子的信任,宁国公主觉得,既然是韩公子这么讲的,想必有它的道理。</p>

因此,她把心中困惑向韩成提出,询问他为何称此事与为国争光有关。</p>

“咳咳咳……”</p>

面对宁国公主那带着疑惑却透着天真无邪的眼神,韩成正喝水时被呛得连连咳嗽。他完全没料到,这位未来的妻子会忽然问出这样的问题。</p>

“那个……”</p>

本想好好解释一番的韩成,看着宁国公主充满期待又单纯的目光,竟有些说不出口。</p>

“这个事情说来比较复杂,一时半会儿不好说明白,等咱们日后成亲了,我再详细跟你解释吧。”</p>

听到韩成这么说,宁国公主微微一怔。</p>

原来如此复杂?竟然要等到婚后才愿意专门为她解说?</p>

瞬间反应过来。</p>

韩公子口中的“为国争光”,恐怕不是什么正经事!</p>

宁国公主隐约猜到了其中意味。</p>

这……韩公子真是太狡猾了!</p>

她带着几分娇羞与嗔意,轻瞥了韩成一眼。</p>

此刻,那风韵竟是无人能敌。</p>

韩成只觉心跳猛然加速。</p>

不行,这事儿得找个时机跟老朱好好谈谈了,催促他尽快办妥自己和有容的婚事。</p>

让秦王妃观音奴正式成为秦王妃,填补邓氏过世后留下的空缺,这事看来没指望了。</p>

根本没法解决。</p>

朱樉这种执拗的人,一旦认定一件事,要想改变他的主意,难如登天。</p>

甚至根本不可能。</p>

韩成琢磨了一会儿这件事,也不禁摇头叹息。</p>

同样没有好办法能解决。</p>

只能遗憾地摇头,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p>

赵敏依旧只能过着苦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