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他低声道,"你可记得,三年前洛阳地震,她亲自在废墟上搭建粥棚,双手磨出血泡?"少女点头,当时她们混在难民中,亲眼看见武则天不顾宫人阻拦,将自己的披风盖在孤儿身上。</p>
突然,窗外传来马蹄声。一名暗卫滚鞍下马,呈上染血的军报:"突厥可汗死了,其子率部归降!"武则天猛地站起,眼中闪过惊喜,却在看到军报细节时,眉头又皱起:"死伤多少唐军?"得知是"零伤亡"的招降后,她竟重重坐下,喃喃道:"太好了,不用百姓再流血了..."</p>
袁天罡望着她疲惫却欣慰的脸,忽然想起《推背图》真迹的最后一象——那幅空白的卷轴。或许真正的天命,从来不是星象预示的吉凶,而是执政者的一念善恶。武则天用铁血手段上位,却以仁心治理天下,这份能屈能伸的胸襟,竟比任何星象都更让他震撼。</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喜欢天算长安请大家收藏:天算长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先生,我们..."阿月的声音带着迟疑,她看见袁天罡眼中的锋芒已化作复杂的光。</p>
"回钦天监吧。"他轻声说,从房梁跃下,惊起一片尘埃。经过书桌时,他瞥见武则天批注的《道德经》,在"治大国若烹小鲜"旁写着:"烹小鲜需慎火,治大国需慎权。"墨迹未干,带着执政者的戒骄戒躁。</p>
长安的星夜依旧璀璨,袁天罡重新站在浑天仪前,取出刻着"逆天改命"的算筹。阿月看见他指尖抚过"紫微星",最终在旁边刻下一颗伴星——那是代表百姓民心的"天福星"。</p>
"阿月,"他望着星空,声音里带着释然,"或许我们都错了。天命不在星象,不在预言,而在这人间烟火里。"他将算筹按入星图,北斗七星与紫微星遥相呼应,形成从未有过的"君臣和光"之象,"武则天或许不是顺应天命,而是...创造了新的天命。"</p>
少女握紧女娲剑,剑身不再悲鸣,反而泛起温润的光。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智者,不会被预言束缚,而是像袁天罡这般,在乱象中寻得真正的民心所向。</p>
是夜,钦天监的密报传入太初宫。武则天展开卷轴,看见上面只有一行小字:"星象虽诡,民心为衡。陛下之治,当得起'日月当空'四字。"她望着窗外的星空,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将密报折好收入袖中。</p>
长安的风卷起梨花,落在武则天案头的《建言十二事》上。她提笔在"广言路"一条旁添了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墨迹与星光交相辉映,仿佛在为这乱世,写下新的注脚。</p>
(第九十二章完)</p>
喜欢天算长安请大家收藏:天算长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