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铺子所用的房子是徐泗过世的老娘留下的,自家用,没有租金。</p>
要另外开,就要再找。</p>
何天让徐泗问问价格,直接买下来也行。</p>
徐泗让人帮忙打听了一星期,买下斜对面不远的一处小二层。</p>
原先是开小饭馆的,镇上有一所中学,不少孩子不想住在校内,就在这里二层租房,一楼吃饭。</p>
现在放暑假了,老板就想到县里去开,这里转手,让徐泗给捡着了。</p>
价格从三万二谈到两万八,何天取了现金让公爹拿过去。</p>
房子直接一步到位写了徐万鑫的名字,这比写徐泗的名字还让老两口开心。</p>
拿到手打扫干净,安装货架的时候,吴登月就抱着大孙子去看房子,楼上楼下的跑,展示这是他们给大孙儿买的第一套房。</p>
何天就知道,有了第一套,就会有第二套第三套。</p>
有了之前的经验,二店起来的又快又顺利。</p>
不仅有小商品小百货,还有各种零食,锅碗瓢盆,何天又去办了烟酒证明,各村小卖部规模扩大很多,进货也多,甚至还有别的镇也来拿货。</p>
这样,老两口那点养老钱,顺利洗进何天的口袋,还不会让老两口多想。</p>
冬天的时候,何天筹备开第三家店。</p>
吴登月觉得有点吃力。</p>
“小天啊,我觉得两家已经够了,方圆几十里的生意都让咱家做了,卖的种类也齐全,还要卖啥?”</p>
何天带吴登月去市里超市转了转。</p>
“我滴乖乖,这一双拖鞋,在镇上就块八毛的,进超市就三块五,还有这个钢笔,九毛变两块五,这也太黑心了。”</p>
何天笑道:</p>
“现在老百姓都能打零工挣点钱,条件好了当然就会在吃穿住行上头舍得,给孩子也舍得,村镇满足不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当然会往城里跑,到时候在村镇买的东西就少了,还影响咱们生意,所以要与时俱进。”</p>
吴登月一听,就不管了。</p>
“反正你来咱家之后,咱家生意好了十倍不止,还是你们读书好的年轻人脑子好使,那我跟你爸就不管了,你咋说我就咋做。”</p>
吴登月回去就说服徐泗。</p>
三店比一店先进太多了。</p>
不仅有家电,游戏机,随身听,还有电子表,光盘,磁带,小人书,耳机电池墨镜等等,各式各样的年轻人追求的潮流玩具。</p>
三店押本钱也做多,看着不起眼的小东西,进几百个就压几千块进去,但是销量也高,客户忠诚度高,这样老中青包括小孩子,全部被何天收入囊中。</p>
过年的时候,不少年轻人在外打工回来,脑袋上架着个蛤蟆镜,以为自己时髦,结果到镇上一看,好东西比大城市还多,还有各种明星海报磁带。</p>
回家过年的年轻人腰包都鼓,没人不带两张海报回去贴房间里的。</p>
今年徐官平是一个人回来的,吴登月忙的没工夫看他,手里抱着孙女,徐泗抱着孙子,老两口在店里监督工人开单子,配货,在亲自算账收钱。</p>
徐官平从没想过自家生意都做这么大了。</p>
一直忙到晚上,小姨做了饭,过来带孩子,顺便喊人回家吃饭,吴登月这才招呼众人锁门下班。</p>
饭桌上,吴登月先喂孩子吃蒸蛋,跟小妹吴秋月一人喂一个。</p>
徐泗喝着小酒,逗着大孙儿乐呵。</p>
徐万鑫小朋友,几乎就是在徐泗手上长大的。</p>
只有何天腾出空来关心一句徐官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