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初到南亚(2 / 2)

“……好吧,佐娅。”</p>

安妮从善如流,灰色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又凝重起来,“佐娅,我知道你时间紧迫,想立刻动手。但这里是伊斯兰堡,不是莫斯科,更不是前线。哈夫克在这里的眼线可能比我们的人还多。盲目行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把自己搭进去。”</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她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继续分析:</p>

“瓦西里是经验丰富的老特工,他既然敢来,就一定有周全的计划和接应渠道。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太少:一个已经暴露的化名,一架航班信息。仅凭这些,在一个人口近两百万的大城市里找他,如同大海捞针。”</p>

“那你的建议是什么?”</p>

佐娅放下叉子,看着安妮。她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但等待让她焦躁。</p>

“我的建议是,双管齐下。”</p>

安妮伸出两根手指,“第一,利用我的身份和使馆的资源,从‘合法’渠道尝试。我可以去移民局‘查询’近期入境人员记录(以安全关切为由),可以通过外交场合‘无意间’打听一些消息,甚至可以尝试接触一些……嗯,游走在灰色地带、只要给钱就什么消息都敢卖的情报贩子。但这需要时间,而且风险不小。”</p>

“第二呢?”</p>

佐娅追问。</p>

“第二,”安妮的灰色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就是靠这个。”</p>

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靠我们对瓦西里其人的了解,靠侧写和行为分析。他为什么来伊斯兰堡?仅仅因为是哈夫克的地盘?不,这里一定有什么特定的、他必须来的理由,或者他信任的联络点。他携带的是物理介质,体积不小,他需要相对安全的环境进行交接。他初来乍到,会住在哪里?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他的消费习惯?甚至……他那种老派特工的固执和可能存在的弱点?”</p>

她顿了顿,看着佐娅:</p>

“作为gti特战干员,你比我经验丰富的更多,你比他更了解阿尔法那套行为模式和可能的思维定式。我们需要坐下来,把你所知关于他的一切,事无巨细地梳理一遍。同时,我会调动我在这里发展的所有资源,包括一些可能你听起来会觉得……不太合规的线人。我们需要编织一张无形的网,而不是像头蛮牛一样冲进去乱撞。”</p>

佐娅沉默了。</p>

她不得不承认,安妮的计划更冷静,也更有效。</p>

彼得罗夫老师派她来,不仅仅是需要一个杀手,更需要一个能独立思考、善于利用资源的追踪者。</p>

而安妮·霍尔森,这位看似温柔的外交官,显然是一位极其精明老练的情报操盘手。</p>

“好吧,”佐娅最终点了点头,蓝色的眼眸中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芒,“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先吃饱,然后……把那只老狐狸的皮剥下来仔细研究研究!”</p>

安妮笑了,那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媚:</p>

“这才对嘛。欢迎来到西南亚的狩猎场,佐娅。相信我,这会比你在实验室里调配那些危险的玩意儿刺激多了。”</p>

两人快速吃完简单的晚餐,默契地开始分工合作。</p>

安妮打开她的加密工作站,开始联系她的信息网络。</p>

佐娅则拿出纸笔(她更习惯这种原始方式),开始罗列所有她能想到的关于瓦西里·彼得连科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网、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癖好。</p>

窗外,伊斯兰堡的夜色正浓,城市的灯光与远山的阴影交织在一起,掩盖着无数秘密和正在进行的交易。</p>

而在挪威大使馆这个安静的套房里,一场针对叛徒的无形追猎,已经悄然展开。</p>

温柔知性的外交官与脾气火爆的化学专家,两个风格迥异的gti特工,因为共同的目标而紧密合作,决心要在这座被渗透的城市里,揪出那只狡猾的老狐狸,阻止一场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情报泄露。</p>

巴基斯坦的清晨,是在一种奇异的割裂感中到来的。</p>

炽热的阳光早早地穿透了伊斯兰堡上空稀薄的云层,将金色的光芒和泡防御塔的阴影洒向这座规划整齐、绿树成荫的现代化首都。</p>

街道上,穿着笔挺西装、提着公文包的政府职员和外交官们行色匆匆;</p>

衣着时尚的年轻女人涌入星巴克,购买着提神的咖啡;</p>

巨大的广告牌上展示着最新的电子产品和平静的旅游宣传画。</p>

然而,在这看似宁静祥和的表象之下,却涌动着令人窒息的暗流。</p>

这个国家,虽然是gti官方意义上的重要成员国,与哈夫克控制的印度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及旁遮普平原西部等地持续着惨烈的拉锯战,但其躯干内部,早已被哈夫克无孔不入的渗透力量蛀蚀得千疮百孔这种渗透并非明火执仗的军队入侵,而是更为阴险、难以防范的特工战、情报战和心理战。</p>

安妮·霍尔森驾驶着那辆不起眼的白色丰田,载着佐娅,穿梭在伊斯兰堡开始苏醒的街道上。</p>

车内,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努力对抗着窗外迅速积聚的热浪。</p>

车载智能屏幕没有播放音乐,而是调到了一个加密的新闻聚合频道,正用冷静而无情的声音,播报着过去24小时内巴基斯坦境内发生的袭击事件,以及前线新闻。</p>

“新德里谎称胜利,实则前线尸横遍野,印度母亲们甚至收不到儿子的遗体!”</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