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空间比想象的要小,大约十几平米,如同一个狭长的集装箱。</p>
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三张铁架床,分为上下铺。</p>
床板是光秃秃的金属网格。</p>
中间是一条狭窄的过道。</p>
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金属材质的简易洗手台,上面连着一根裸露的水管。</p>
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柜子靠在墙边。</p>
除此之外,空无一物。</p>
寒冷如同附骨之疽,紧紧包裹着这个狭小的空间。</p>
“六人间……比战壕强点。”</p>
蜂医环顾四周,语气听不出是庆幸还是无奈。</p>
他走到墙边,用手指摸了摸冰冷的金属壁,“保温层太薄,晚上够呛。”</p>
“床垫!我们需要床垫!还有被子!”</p>
深蓝咳嗽着,脸色因寒冷和伤痛而更加苍白,他指着光秃秃的床板,“不然今晚非得冻死不可!”</p>
“还有电!暖气!”</p>
乌鲁鲁裹紧了衣服,声音虚弱却带着急躁,“妈的,这鬼地方比西伯利亚的哨所还冷!”</p>
他们的抱怨很快被现实打断。</p>
一名胳膊上戴着后勤臂章、满脸疲惫的中士推着一个平板车停在他们门口,车上堆着一些压缩包裹。</p>
“b-17!这是你们的基础卧具!自己搬!配电和供暖管线还在抢修,等着!”</p>
他语速极快地喊完,又推着车匆匆赶往下一间。</p>
所谓的卧具,就是六个用真空压缩袋紧紧包裹着的薄床垫和同样单薄的睡袋。</p>
质量看起来相当一般。</p>
“干活吧。”</p>
露娜叹了口气,率先动手去搬那些沉重的包裹。</p>
工程外骨骼再次派上用场,沉重的床垫在她手中变得轻巧许多。</p>
然而,仅仅是床垫远远不够。</p>
这个冰冷的铁盒子离能住人还差得远。</p>
“分头行动!”</p>
露娜快速分配任务,指挥者的本能似乎又回来了,尽管她此刻只是一名列兵,“蜂医,深蓝,你们负责把床垫铺好,尽量把睡袋弄暖和点。乌鲁鲁,你看着物资,顺便检查一下水管有没有冻住。夜莺,你跟我来,我们去弄点‘建材’!”</p>
所谓的“建材”,来源于营区中央那一片如同被巨兽撕裂过的后勤物资堆放场。</p>
这里景象堪称混乱而壮观。</p>
大大小小的集装箱和物资箱堆积如山,许多箱体在之前的空袭中被冲击波震开,或者被弹片撕裂,里面的物资散落一地。</p>
更有一些箱子被gti的先遣人员粗暴地撬开或直接砸开,以获取急需的物品。</p>
露娜和夜莺踏入这片混乱的“宝藏区”。</p>
眼前的一切令人瞠目。</p>
各种物资应有尽有,从成捆的防水帆布、厚实的毛毯、取暖炉、到整箱的罐头食品、药品、工具零件,甚至还有印着不同国家文字的人道主义救援包裹。</p>
一箱崭新的军靴旁边,可能就散落着儿童穿的冬衣。</p>
废墟之中,竟然还看到一些包装精美的盒子,上面系着丝带,贴着标签——</p>
“新年快乐!致英勇的解放者!”</p>
——这显然是后方民众为gti特战干员们准备的元旦礼物,却在此地的混乱中与其他生存物资混杂在一起,显得突兀而又令人心酸。</p>
“我们需要木板!厚实的帆布!最好是隔热材料!”</p>
露娜大声对夜莺喊道,声音淹没在周围的嘈杂声中。</p>
她们如同拾荒者,在堆积如山的物资中艰难地翻找着,避开忙碌的其他干员和后勤人员。</p>
“这里!露娜姐!”</p>
夜莺眼尖,发现了一个被砸开一半的集装箱,里面露出大卷大卷的深灰色隔音隔热棉!</p>
“这个应该有用!”</p>
“太好了!”</p>
露娜奋力扯出几大卷隔热棉,沉甸甸的。</p>
接着,她们又找到了几块大小合适的胶合板,甚至幸运地发现了一个完好的、里面装着几套折叠桌椅和工具箱的物资箱。</p>
拖着这些“战利品”回到b-17,几人立刻动手。</p>
用找到的工具,将隔热棉仔细地钉在冰冷的金属墙壁和天花板上。</p>
虽然工艺粗糙,但厚厚的隔热层一贴上,板房内的寒意似乎立刻就被隔绝了不少。</p>
胶合板被用来加固门窗缝隙,阻挡寒风。</p>
一块厚实的帆布被裁开,挂在门口,充当第二道门帘。</p>
就在他们干得满头大汗(尽管室内依旧寒冷)时,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p>
营区的主发电机似乎被修复了,灯光稳定了许多。</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