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铁翼轮回(2 / 2)

几盏大功率探照灯骤然亮起,驱散了跑道边缘的昏暗。</p>

一支精悍的卫队簇拥着一位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常服的身影,大步流星地向他们走来。</p>

来人肩章上的金色将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面容刚毅却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深邃而明亮,步伐间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与力量。</p>

“威龙!”</p>

温和而洪亮的声音响起,带着久别重逢的暖意。</p>

“赵将军!”</p>

威龙立刻认出了来人,面罩瞬间抬起,露出那张饱经风霜却依旧锐利的脸庞。</p>

他迅速上前一步,立正,向赵永强中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p>

身后所有gti队员,无论性格如何,此刻都瞬间收敛了所有情绪,如同标枪般挺直脊梁,齐刷刷地向这位战区最高指挥官敬礼。</p>

赵永强中将——</p>

这位刚刚从战火纷飞的北非战区司令员转任巴尔干战区司令员的宿将,微笑着抬手回礼。</p>

他的目光扫过威龙胸前那几枚即使在昏暗光线下也难掩其荣光的勋章(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又掠过眼前这支风尘仆仆却杀气腾腾的gti尖刀小队,眼神中充满了欣慰与期许。</p>

“一路辛苦!”</p>

赵将军的声音温和有力,他走上前,用力地握了握威龙覆盖着装甲的手臂,又看向其他队员,“红狼、露娜、骇爪、牧羊人、乌鲁鲁……还有深蓝同志,蜂医同志,欢迎来到巴尔干!也欢迎回来,无名同志!”</p>

他准确地叫出了每个人的代号,这份细致让深蓝有些受宠若惊地挺了挺胸膛。</p>

“将军,您亲自来……”</p>

威龙有些意外。</p>

“接我们的英雄回家,当然要亲自来。”</p>

赵将军笑着摆摆手,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走,带你们看看新家,边走边说。这鬼地方,晚上寒气重,别在这儿杵着了。”</p>

在赵将军的带领下,一行人离开冰冷的跑道,走向机场边缘一处被高大防爆墙和伪装网严密保护的区域。</p>

厚重的合金闸门无声滑开,露出内部的景象。</p>

穿过闸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p>

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巨大无比、灯火通明的地下空间展现在众人眼前。</p>

这里不再是外界的断壁残垣,而是一座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高效运转的钢铁堡垒。</p>

巨大的穹顶由高强度合金桁架支撑,明亮的无影灯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p>

智能化后勤基地:钢铁堡垒的心脏</p>

立体仓储中枢,如同蜂巢般的巨型自动化立体仓库占据了核心区域。</p>

数十米高的合金货架密密麻麻,整齐排列,直抵穹顶。</p>

无数闪烁着指示灯的自动化搬运机器人(agv)如同勤劳的工蚁,沿着地面铺设的磁力轨道或空中架设的传送带高速穿梭,发出细微的嗡鸣。</p>

它们精准地停靠在指定的货架前,机械臂灵活地伸出,或抓取集装箱大小的标准物资单元,或将满载的单元稳稳送入货架深处。</p>

货架上分门别类地存放着:成箱的制式弹药(从r14 中间威力大口径弹战术步枪使用的ipr子弹到导弹战斗部)、码放整齐的单兵口粮(包装上印着不同作战气候的标识)、堆叠如山的备用外骨骼部件(关节、装甲板、能量核心)、封装严密的医疗物资箱(红十字标志旁印着gti的徽记)、甚至还有整排封装在保护壳中的无人机蜂巢。</p>

所有物资的存取、清点、调配,完全由中央ai系统控制,效率高得惊人。</p>

基地一侧是巨大的外骨骼与载具维护区。</p>

数十个泛着冷光的开放式维修平台呈矩阵排列。</p>

此刻,几台受损程度不同的外骨骼被机械臂固定在平台上,如同接受手术的巨人。</p>

高精度的多轴机械臂在ai引导下,闪烁着激光焊枪的蓝光或切割工具的火花,精准地更换着受损的装甲板,修复着复杂的内部线路,或者为关节注入特制的润滑冷却液。</p>

旁边,几辆履带式无人运输平台(utv)和轮式装甲突击车(ifv)也在接受检修,工程师和技术军士通过全息投影界面监控着维修进度。</p>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润滑油和金属加热后的特殊气味。</p>

另一侧是模块化的野战保障单元。</p>

巨大的净水设备发出低沉的轰鸣,源源不断地将外部抽取的、可能被污染的水源净化成可饮用的清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处。</p>

食品加工单元内,全自动化的流水线正在将基础食材加工成高热量的单兵口粮或战地热食,包装封口机有节奏地运作着。</p>

空气中飘散着新鲜面包和合成蛋白质加热后的混合气味。</p>

旁边是3d打印工坊,设备正喷吐着炽热的材料,快速制造着战场上急需的零件、工具,甚至是简易的防御构件。</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