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柴桑遭到围攻,原本在鄱阳湖安心和刘备军对峙的孙策终于耗尽了耐心。</p>
在一场一场小战斗中获得的优势,如今变得意义全无,他们并没有实质性的削弱关羽和甘宁统帅的水师。</p>
对方凭借长江上游的支持,持续补充兵力,如今也并没有削弱多少。</p>
原本计划继续对峙下去寻找机会,但是长江防线崩溃,柴桑被围的情况,迫使他们不得不选择撤退。</p>
至于为什么柴桑城内十万大军,被黄忠的三万多人马包围,这件事情孙策和周瑜也没有办法追究。</p>
毕竟,此刻孙氏有机动能力的部队,也就只剩下这么一支了。他们不回去,柴桑那可能就真的要没了啊!</p>
可是对于孙策和周瑜而言,这么直接回去也是毫无意义的。至少要在一场水战里重创关羽和刘备军不可,不然前有狼,后有虎。这孙家水军可能就被吃掉了,那江东之崩溃也不过是眨眼之间。</p>
所以,周瑜给孙策出了一条计策:“伯符,想要取胜,非火攻不可!”</p>
至于怎么火攻,周瑜想的也很清楚。</p>
那就是在鄱阳湖入长江的出口处。因为不管关羽要追击还是要拦截,都必须经过那里,在那里阻拦孙家水军。</p>
而这个行动必然是仓促的,所以只要在那里布置好火船,突然袭击,然后打乱关羽战船的队形。接下来孙军战船发动反击,那么刘备军很有可能会遭遇一场致命的失败,彻底丢掉长江控制权。</p>
如此一来,那刘备军夺取江东的计划自然是就败了,他们就可以继续割据江东。</p>
听到这个计划,孙策自然是完全赞同,他们就是需要这么一场胜利。而且,他们也很有信心,论陆战或许是刘备军更强,但是若是论水战,孙策觉得他们孙家军肯定更好。</p>
只不过,这也不是靠吹出来的,他们只是按照计划迅速推进,要尽快赶回柴桑,去救那个十万人被三万包围的弟弟。</p>
另一边,关羽和甘宁自然也知道周瑜打算逃跑,甚至周瑜必定用火船打乱阵型玩回马枪,徐庶等人也推算了出来。</p>
正如曹操早就知道,周瑜要用火一样,难以猜测的从来不是对方要用火计,而是敌人怎么运用这一招数的。</p>
所以,关羽毫不犹豫,决意执行一个冒险的战术。</p>
那就是以关羽所部为诱饵,让关羽带着一支舰队作为策应,掩护甘宁的主力舰队,吸引周瑜和孙策的计策,然后再让甘宁所属的主力舰队来结束战斗。</p>
这不得不说很冒险,但是听上去还别说,相当合理。</p>
关羽带着的新兵组建的新舰队,船只不错,就是战斗力一般,足以应付一般情况,突发情况下确实是容易让对手以为刘备军中了圈套。</p>
这让久经沙场的甘宁都不好反驳,毕竟关羽作为职位更高的将军,还说得是要自己做诱饵。</p>
可是,问题就在于,关羽自己做诱饵,这件事是不是太冒险了?那可是一军主将啊!</p>
对此,关羽只是质问了一句:“若非我亲至,何人保证骗过那孙策、周瑜?”</p>